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赖晨 《政协天地》2013,(10):58-59
抗战期间,当日本法西斯开始把侵略的屠刀伸向中国人民的时候,为了征服中华民族的民心,除了派来260多万军队赴华,还派了大批的宣抚班(后并入汉奸组织"新民会"),以"恩威并济"、"以华治华"、"教化安抚"和"剿抚兼施"的手段,在大屠杀之后,绥靖地方,宣传"同文同种"、"中日亲善"、"皇军仁政"、"王道乐土"、"大东亚共荣圈"的谎言,对中国人民进行反动宣传,欺骗麻痹我国军民的反抗意志。  相似文献   
82.
书荐     
《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闫红胡兰成和赖雅:一个是处处留情自命不凡的汉奸文人,一个是江郎才尽寄人篱下的美国共产党员,不管张爱玲本人是否愿意,她的名字都与这两个人连在了一起。了解张爱玲,了解张爱玲的作品,这都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安徽才女作家闫红试图以另类的角度来还原绝世而独立的张爱玲,还原张爱玲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83.
70年前,一场由国内而国外,再由国外而国内的所谓陈独秀"汉奸"事件,一度沸沸扬扬,给党的形象、党的威信和党的利益造成了很大影响,更给当事人陈独秀造成了巨大的名誉损失和精神伤害,直接影响了他生命中最后几年的政治走向和路线选择.如今真相早已大白于天下,这是一起由王明、康生别有用心而凭空捏造的弥天大谎.  相似文献   
84.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其子郑经继位,自立为“国”,多次拒绝清廷招抚。郑经死后,子郑克继承其父衣钵,坚持与清廷分庭抗礼。1683年,施琅奉旨收复台湾,使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纳入大清版图,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在台湾的“弃”、“留”问题上,又是施琅上疏力谏,使台湾永远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过去,说施琅是“海盗”、“叛将”、“汉奸”,都是不实之词,应予推翻。施琅是一位有功于国家、有功于民族的爱国将领。  相似文献   
85.
《廉政瞭望》2012,(2):13
废弃了几十年之后,一夜之间,"汉奸"这个带有强烈政治含义的词语,突然间重新回到了中国人的语境之中,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某论坛甚至还发起了"当代十大汉奸"的评选活动,北大教授孔庆东也怒骂某些记者为"汉奸"。在当今的语境下,为何"汉奸"一词又重出江湖,成为热词?  相似文献   
86.
"汉奸"这恶名,自汪伪被翦灭以来,久不流行,近年却忽然风行起来。颇多网上写手,论辩之间,俨然讨逆军,动辄便给论敌扣上一顶汉奸、卖国贼之类的帽子,弄得仿佛汉奸满天下。其实,这些论敌哪里是什么汉奸,不过是思想观念上的异己者而已。将"汉奸"恶谥加诸论敌,乃一刻毒的制敌法。国人普遍心理,汉奸坏于敌国,恨汉奸甚于恨敌国。即便是招纳汉奸的清廷,也把汉奸列入《贰臣传》。日寇虽然利用汉奸,内心却  相似文献   
87.
一顿晚宴 1943年9月7日下午.一早从上海冒雨赶回苏州的伪江苏省省长李士群突然觉得身体不适,随即传出病情突然恶化,至第三天下午气绝毙命,时年39岁。  相似文献   
88.
《法律与生活》2013,(11):13
"你说的驴唇不对马嘴……你就是个狗汉奸……"。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在微博上一句口舌之快,被网友告上法庭。最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孔  相似文献   
89.
叶细细 《法制博览》2010,(13):10-11
能写出传世文字的女子,必定不是寻常人。张爱玲有多不寻常?胡兰成说:“别人常说学生时代最幸福,也问问爱玲,爱玲却很不喜学校生活。我又以为童年必要怀念,她亦不怀恋。她不喜她的父母,她一人住在外面,她有一个弟弟偶来看她,她亦一概无情。”  相似文献   
90.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5):74-75
这是一桩20多年前在亚洲引起轰动的跨国大案——赵欣伯为妻子赵碧琰遗留日本财产案。不论是日本媒体口中的两万亿日元,还是中国新闻社发布的30亿元人民币,在那个年代,都是不小的数目。事实上,直到今天,该案还是涉及金额最大、涉案时间最长、取证难度最大的跨国民事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