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校友高潮     
中小学时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团干部,高中毕业后,做过知青队长,1977年调入宜昌市劳动局从事劳动保护工作,1983年就读湖北省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任共青团宜昌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宣传部长。1988年开始担任了十来年旅游局副局长,2006年3月至今,任宜昌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工作期间参加武汉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习,获得本科学历,还获得华中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32.
《学理论》2015,(32)
近三年(2011-2013年)泉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就业情况具有如下特征:85%的毕业生选择从事教师行业,其中98%流向泉州及福建省内的小学,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占73%,女生从事教师工作的占85%,基于以上就业情况,可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如下调整:培养目标从培养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转到主要培养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的轨道上来,保持汉语言文学的核心基础课不变,增设多门与小学语文相关的选修课,加强学生综合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训练。  相似文献   
33.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为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必须在课程设置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实践等环节上下功夫。而写作课改革又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4.
视点扫描     
《新疆人大》2011,(3):2-3
时空网络语言可以活用但不能滥用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让不少人有些"意外"。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采用如此"潮"的标题,立刻引发如潮热议。《人民日报》一改标题用语严肃严谨的传统,使用了新潮、流行的网络语言"给力",的确给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35.
英语长句翻译是英语翻译学习中的难点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形合与意合、树状与竹状两个角度来分析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从而来探索如何进行英语长句的翻译。  相似文献   
36.
<正>在一二九团九连,提起80后大学生女书记姚丹,连队的干部职工无不交口称赞,虽然到连队工作仅有7年的时间,但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连队职工的一致信任和好评,诠释了一名优秀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不懈追求。从大学生连官到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37.
漫谈读书     
说起与书结缘,很大程度上与进大学时被调剂入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关,为此我还一度消沉。然而与这些文学类专业书籍相处久了,发现其中充满智慧、趣味和独特的美。"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能使人气度高雅,鼓舞你热爱生活,美化生活。一个人读书多了,身上自然会带一股书卷气,言谈举止间流露出读书人所特有的气质,或温雅脱俗、或不卑不亢、或典雅大方。读书之时,要少一份负担,多一份品味。不能把读书当成一份任务,机械地完成,而是要把读书当做一件  相似文献   
38.
陈岚 《学习月刊》2014,(2):94-94
汉语言史学专业是传统中文系中最常设的一个专业.也被誉为文科的万能专业.毕业的学生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39.
曾祥云 《学习论坛》2008,24(6):65-68
名学是中国古代以名为研究对象、以"正名"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独特的学术理论.名即事物的名称符号,名实关系是名称符号与事物之间的指称关系,名学就其实质来说,乃是一种语词符号理论.它的主要论题包括名的本质、作用,名的分类,名的规范化,命名的原则,兼名的构成,用名的原则,名与名之间的关系等.以汉语言文字系统为背景的中国古代名学,在符号类型、指称关系等方面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40.
近些年来,网络语言的兴起是人们的始料未及的MM、菜鸟、恐龙、粉丝、BT……这些俏皮的网语一下子得到许多年轻人的认同。目前,网语已经“跳”出了网络,开始频频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亮相,并在日记、作文中现身。有人称,这样的做法,对我们神圣的母语简直是种侮辱!古往今来,我们美丽的汉字创造出了多少经典的文学作品。维护汉字,就是维护我们民族的文化!那么,网语泛化是汉语言生机勃勃的表现,还是对汉语言的恶搞和污染?对此的争议一直不停。2006年5月,教育部、国家语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对网络用语作了专门介绍,认为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它将会给母语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必须面对和关注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