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8篇
法律   50篇
中国共产党   66篇
中国政治   105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章永乐 《法学家》2023,(1):74-89+193
自19世纪以来,格劳秀斯在西方学术界与舆论界获得了“国际法之父”乃至“和平主义者”的形象。然而,遵循“帝国与国际法”的学术路径进行语境化解读,可以发现格劳秀斯对“自然法”与“万民法”的书写具有强烈的荷兰国家利益本位色彩,并且随着荷兰殖民实践的推进而不断调整。19世纪以来格劳秀斯之形象的重塑,受到美国精英鼓吹、荷兰民族主义以及国际法职业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对格劳秀斯文本“去语境化”的阅读,格劳秀斯与荷兰殖民主义之间的关联被忽略乃至抹去。在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中国学者有必要通过对国际法思想家思想文本与语境之间关系的深入探究,揭示国际法思想叙事得以形成的深层逻辑,从而增强独立自主的中国主体意识,积极推动当代国际法秩序朝着更为公正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282.
从文明史的长时段视角探讨苏联解体问题,不仅必要,且国内国际学界已有初步积累.第一,比较-结构方法是较早的尝试.也即,从不同历史时段条件下的多民族关系的聚合性、传统治理模式多大程度存在中介性协调机制、文明所处的区位独特性等方面差异,探视苏联解体的端倪.第二,世纪之交以来,帝国形态研究、作为文明现象的苏联总体研究、以及文明与地缘政治相互关系等领域的探讨,指出文明与帝国现象相交织,大陆性帝国中央权力式微与周边动荡的紧密关联,是导致帝国解体的重要因素;帝国抱负过大、内外挑战前所未有,则是其崩溃的经典式动因.至于把苏联现象作为一个文明单位来系统考察,观察多民族构建、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建设以及如何处理外部关系,乃为事关苏联前途的关键问题,而苏联解体也恰恰缘起于这三个重大问题.同时,文明演进过程始终难以离开各大文明间的相互激荡,如果说,苏联解体也反射着美欧等文明单位先后趋于衰落,那么古巴导弹危机、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事件、1979年入侵阿富汗这三大扩张则明显表明:帝国对外扩张与国内的体制改革进程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联.改革停滞,无疑是导致苏联解体的诱因.第三,文明演进过程中思想史的传递、演绎,特别是若干关键范畴的承继与缺失,对文明发展具有何种意义?特别是文明结合部条件下,思想史演绎与体现为民族心理与行为特征的极化的文明结构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这些问题对研究俄文明与苏联解体间的关联性十分重要.尤其是对适度这一思想行为范畴的研讨,有利于剖视苏联解体的深层动因.第四,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的文明研究方法似已并不限于纯学术讨论,开始参与新兴国家与既存霸权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过程.本文主张在尊重各自文明存在的客观前提下,互学互鉴,避免文明冲突.由此,从文明史的视角探讨苏联解体问题,将长时段演进与中、短时段的变化相互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有益于对苏联解体的深层结构的认知,也有益于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取得借鉴.  相似文献   
283.
近期播出的历史剧《大秦赋》,口碑经历了“高开低走”,成为《大秦帝国》系列口碑最差的一部。有人评价,一个“赋”字,直接把对秦朝的歌颂体现在了名字里;一个为统一天下杀了那么多人,统一天下后奴役那么多年的秦始皇,竟然在这部剧里被变着法地称道。但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秦朝统一后,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与改革,建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与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统一了文字货币与度量衡,这些开创性的措施,为以后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对此评价为“百代犹得秦政法”。  相似文献   
284.
赵映林 《唯实》2020,(2):80-83
唐朝在中国大一统王朝中是统治时间最长的,达290年,比明朝长3年,比清朝长12年。唐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其时,由西向东全球并列着四大帝国:西欧的查理曼帝国、东欧的东罗马帝国、中亚的阿拉伯帝国、东亚的唐帝国。  相似文献   
285.
286.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生死观耐人寻味,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他大张旗鼓地营造陵墓,表明他相信人总归是有一死的,恢宏的丽山园就是他百年后的藏身之地,他希望在这里可以保佑帝国江山二世、三世乃至万世地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他又听信燕赵术士的蛊惑,屡屡花费巨资。  相似文献   
287.
中东铁路,原称"东省铁路"或"东清铁路",1920年10月由北洋政府交通部代管后,始改此名,俄文名称未变.它是沙俄根据1896年6月和1898年3月与中国清朝政府先后签订的<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在东北境内修建的一条呈"丁"字形的铁路.是沙俄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产物.  相似文献   
288.
波斯玻璃瓶,北塔天宫出土,国家一级文物。该瓶又称执壶,产于波斯帝国(今伊朗),由透明玻璃吹制而成。整体造型似昂首蹲坐之鸟。圈足外撇,卵形腹,最大径在下部,上部细收为颈,平口,一端出尖似鸟首,子母口式金盖,环形执柄,柄上扳柱如鸟尾。通高16厘米,腹径8.5厘米。最为奇特的是,瓶内立一小瓶,长颈,弧腹,有执柄,呈淡蓝色。  相似文献   
289.
帝国思维与和谐世界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交往理念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改变了旧有的帝国思维模式。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世界秩序的发展变动经历了一个不断冲突和共存的过程。认真审视世界文明之间的互动,建立公正的国际对话机制,发挥好世界组织和区域组织的积极作用,这是建构和谐世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0.
魏光启 《前沿》2008,(6):10-13
传统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民族国家是国际舞台的主导,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后现代主义在探讨国际结构时,采取多元主义视角,重读了全球体系,认为民族国家不是国际舞台的唯一重要的行为体,其他行为体如跨国市场经济、普遍利益集团等也在扮演重要的角色。这种全球混合政体理论打破了国家中心观,但没有否定民族国家的存在和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这种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两大分支:新中世纪主义和帝国管理主义,随后具体探讨了两大理论分支中民族国家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