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3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287篇
中国共产党   746篇
中国政治   603篇
政治理论   199篇
综合类   2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美英法德瑞以六国 ,如同在其他发达国家一样 ,议会及政府只是为政党提供的施展其政策和治国才能的舞台。必须由政党登台 ,宪法纸面上规定的议会、政府及法院才能现身 ,才能活生生地行动起来。经过数百年实践 ,发达国家在议会与政党的关系上形成了一套具有多方面内容的制度。作为社团的政党与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政党的区别 ,行使国家权力的政党的内部关系 ,它们的相互关系 ,构成这套制度的三大要点。从六国议会与政党的相互关系上 ,我们可以看到这三大要点的基本状况。六个国家普遍将作为社团的政党与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政党严格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22.
观念主义是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主要病症之一,它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本文的宗旨是运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对观念主义的各种流行的表现形式进行透彻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23.
“法治”与“德治”犹“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既定的治国方略,其根据有四人;一是人类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二是“法治”本身的局限性决定的;三是构成科学的治国方略;四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4.
中国共产党迄今走过85年的历程。85年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停止探索和追求的脚步,不断创造辉煌业绩。改革开放的中国,在治国方略上几经调整,邓小平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提出“以德治国”,胡锦涛继2004年提出要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今年又面向全社会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一个有步骤、循序渐进、着眼于全局的教育工程展现于世人。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之际,我们特邀中国著名党史党建学家黄苇町为大家解读这一战略的伟大意义——当前,一个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正在中国大地上兴起。我们每个党员干部,…  相似文献   
25.
郭玉兰 《前进》2005,(3):47-48
文化原创力是文化产业的灵魂和生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原创问题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关系到文化产业的持续旺盛发展。文化产业原创的理论指导是先进文化重要思想,落实先进文化重要思想必然要求文化创新。党的十六大报告把文化创新与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一道,作为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同时,又把形成比较完善的文化创新体  相似文献   
26.
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但是,对于什么是和谐却存在不同的理解。不可否认,从不同的学术背景出发,会形成对和谐社会的不同理解。尽管学者间对和谐社会要素的认定不同,然而,大多数的学者皆认为: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更确切地说,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基本要素,实行机会均等,进而形成自行解决冲突的机制。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法治是必然的要求。具体来说,以法律与制度来调节和保障社会活动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为一个社会不可能没有冲突、不可能没有裂痕,好的社会在于不断用自己的法律制度化解冲突,弥合裂痕。整体而言,由于法治国是要求一个以人民为本的国家,而这也与和谐社会的目标不谋而合,皆是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核心思考。因此,法治国相关的原则型塑将形成支撑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需要.笔者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几个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28.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一“、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首先,“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和谐社会建设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社会有一个共同的规范,务必使人们明白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同时要用这种共同的社会规范去调节人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29.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只有不断创新,突破旧的、原有的生存、生产和生活模式,才能建立新的、更高层次的生存、生产和生活模式。创新需要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优秀人才的产生,离不开教育。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员方面,还是在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员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教育是传授人们知识,启迪人们灵魂,激发人们进行有效创新思维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开拓人们创新能力的钥匙。自古以来,不管沧桑如何变化,执政者无不把教育作为治国之道,给予高度的重视。而搞好教育其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懂教育,并且具有时代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30.
《韩非子》集中反映了韩非的政治观点。韩非对待民众、重农抑商、君主专制、以法治国、以术用人、思想控制等方面的言论,代表了先秦法家维护和加强君主专制的治国思想,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从韩非“不法常可”、“世异而事变”的人类历史进化发展的思想,可以总结出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