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3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446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26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3篇
法律   3453篇
中国共产党   1029篇
中国政治   2328篇
政治理论   507篇
综合类   118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377篇
  2014年   792篇
  2013年   588篇
  2012年   783篇
  2011年   622篇
  2010年   554篇
  2009年   682篇
  2008年   641篇
  2007年   559篇
  2006年   499篇
  2005年   522篇
  2004年   728篇
  2003年   409篇
  2002年   350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2014年12月3日,在“12·4”国家宪法日来临前夕,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录制的首批网络公开课在新浪、腾讯两大网络平台正式上线。海淀区人民法院秉承“司法为民”宗旨,从广大网友和社会公众的实际所需出发,选取公开课主题,最终录制完成了“未成年人教育”(http://open.sina.com.cn/course/id1164)和“劳动争议”(http://open.sina.com.cn/course/id1162)两个系列的网络公开课。“未成年人教育”系列由“法官妈妈”尚秀云主讲,以“让法律的阳光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为题,围绕未  相似文献   
312.
宪法权威与尊严的保障的关键在于实施。宣誓是彰显宪法权威与尊严的有效实施形式。构建中国的宪法宣誓制度,必须认真学习并大胆吸收国外有益经验,从中发现蕴含其中的基本规律。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设计要做到:敬畏对象是"宪",仪式过程要"宣";誓词内容规范统一;参加宣誓的对象明确、操作流程规范、形式公开。并在此基础上,出台细致、可操作性强的规定。  相似文献   
3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法治建设发表重要论述,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水平的目标和路径,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因此,深入理解习近平依法治国理念,就要从"大局"、"大势"和"大事"中,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314.
人格尊严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已被公众普遍承认.但在人格尊严的内涵、法律定位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争议.每个人都是人格尊严的权利主体,同时也是义务主体.每个人都是特定的个体,都有着内在的特殊价值.同时,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人.因此,人格尊严的权利主体不应局限于有生命的个体,应延伸到未来主体和过去主体.我国对人格尊严的保护很不完善,存在许多问题.今后在宪法中要明确人格尊严的地位,在一般法律中应增加与宪法人格尊严相协调的规定,同时加强具体保护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15.
文化是制度之母,是社会最重要的粘合剂,是民族认同感和国民精神的根基。我国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之后,如何进行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改革新时期的重要任务。此次十八届四中全会已将文化法律制度列入加强立法的重点领域。而且,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目标,强  相似文献   
316.
《中国司法》2020,(1):115-115
按照司法部统一部署,2019年12月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举办第二届开放日活动,邀请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党代表、自治区人大代表、自治区政协委员、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党支部书记、高校师生、乌鲁木齐市社区群众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12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317.
刘振宁 《方圆》2020,(1):75-75
禁止高利放贷拟明确写入民法典草案。2019年12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修改情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编纂情况的汇报。其中,草案第三编为合同编。合同编草案之前也进行过两次审议。  相似文献   
318.
莫诺·卡佩莱蒂通过对西方司法程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欧洲法律改革出现了三大潮流:宪法化、国际化与社会化。首先,融合自然正义与法律正义的宪法正义不仅在美国亦且在欧洲逐渐成为法治的要素;其次,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促使与宪法同属于高级法的一系列国际性法律文件问世,跨国的法治保障进一步推进了国际化进程;再次,现代新型社会问题促使了司法模式从"压制型"转向"回应型"。这三大潮流促进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但要让法律和司法的基本价值深入人心,更有赖于传统、教育和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319.
法规备案审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保障社会主义法制统一性的制度,我国目前形成了五套法规备案审查机制。法规备案审查的功能包括合宪性审查、合法性审查和适当性审查。我国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合宪性审查制度,合宪性审查的主体仅限于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除法规备案审查外,启动合宪性审查程序的主体还包括特定的国家机关提出“要求”和其他社会主体提出“建议”。在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过程中,必须厘清法规备案审查与合宪性审查、合宪性审查与合法性审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0.
上世纪开启的体制改革,直面华夏文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百废待兴之中,让百姓富起来是最急迫的,但是经济变革所遭遇的艰难,远远比不上国家治理困局之险阻。就像易卜生的名剧《娜拉》提出来的问题一样,中国人也不得不回答"富起来之后国家治理将何去何从"这个大难题。本期刊登的这篇纪要是有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讨论。由犯罪学者来议论这个题目是恰当的,因为犯罪学强调的"实证、量化、务实、批判"都是这个社会中长期严重匮乏的思维路径,这种路径也是对以往"规范、教条、务虚、保守"学风的反动。在纪要中,学者从不同的维度对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战略加以梳理。有学者讲到社会治理的"三只手":政府、市场和社会自治这三只手。但我们还要用超出数倍的精力来对付另一只若隐若现的手——人治之手。有学者认为人是观念的动物,特有的观念才会产生特定制度的价值选择。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观念在更新中所依赖的标准,应当以是否符合现代化来加以扬弃。国家治理应当观念先行,以符合现代化的观念来指导可操作的治理方略。有学者认为现代化里包括现代化的科技、现代化的人才、现代化的管理。这种管理的重点就是对个人和人群的管理。有学者提出在国家层面建立法治化的体制,对权力加以约束,对政府进行规范。现代化既是当前国家治理中的核心概念,也是国家治理的终极目标之一。这个讨论已经远远超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而上升到中国人到底应当如何看待这个新世界,这个由中国人向世界先进文明学习而介入其中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中,人类对现代化含义的理解是空前一致的,这是各国进行国家治理的共同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