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759篇
  免费   1929篇
  国内免费   366篇
各国政治   923篇
工人农民   1779篇
世界政治   478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24篇
法律   55094篇
中国共产党   29698篇
中国政治   51862篇
政治理论   12788篇
综合类   24400篇
  2024年   417篇
  2023年   1887篇
  2022年   1697篇
  2021年   2299篇
  2020年   2598篇
  2019年   1481篇
  2018年   719篇
  2017年   1347篇
  2016年   2464篇
  2015年   5650篇
  2014年   14836篇
  2013年   13692篇
  2012年   16676篇
  2011年   18364篇
  2010年   14818篇
  2009年   14693篇
  2008年   14881篇
  2007年   11863篇
  2006年   11023篇
  2005年   7969篇
  2004年   5331篇
  2003年   4774篇
  2002年   4822篇
  2001年   3698篇
  2000年   3036篇
  1999年   684篇
  1998年   303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31.
32.
《政法学刊》2019,(6):5-14
村民选举政治生态是农村政治生态的一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微观系统,由作为选举主体的村民以及选举规则、风气、导向等基本要素构成。当前村民选举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态度呈现积极与消极的两极化现象,其负面影响超出选举本身,不利于基层民主制度的巩固和发展、社会政治信任的建立等。选举规则的缺陷和缺失致使选举公平公正的法治保障不力,追究违法行为存在操作难题。不良风气催生和加剧贿选、暗箱操作、暴力化等各种选举乱象,制约村民自治的发展。乡镇党政等上级组织在指导选举中导向偏失,削弱了选举规则的效力并恶化选举风气,挫伤村民选举的积极性。治理村民选举政治生态,需要放到推进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建设的总体进程中去考量。以法治思维为导向,培养和强化村民的主体意识,是治理选举政治生态的核心支撑;完善农村选举的法律制度,是治理选举政治生态的法治基础;加强执法执纪监督,扶正祛邪,是治理选举政治生态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33.
由于《治安管理处罚法》和相关规范性文件之间的冲突规定,警察面对民间经济纠纷时往往处于"应依法履职"与"禁止干预"的两难境地。通过对四十个典型司法案例的研究发现,民间经济纠纷类治安案件警察介入的界限呈现出三重构造。一线公安机关总结出以保护人身权为原则的处理路径。在此基础上,法院将警察介入的界限扩张至财产权。但是,在涉及非强制力违法私力救济的案件时,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介入界限仍然存在着局限性,警察的有序介入还需倚赖今后行政立法的完善与案例指导制度的运用。  相似文献   
34.
35.
就其来历而言,“国家所有”存在着三种类型。对中国而言,“国家所有”的依据可概括为: 国家所有即为全民所有,人民民主,公民拥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基于此,重新理解国家所有,明确在规 范与事实、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着的绩效风险,发现并规避这些风险,对于公法和私法同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6.
《政法学刊》2019,(5):121-128
近代以来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发生了彻底转型,在此过程中使用的用西方观念"整理国故"的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其弊端也相当明显,用"神权法"一词描述中国古代早期法律思想即是明显一例。中国的国家与法律产生方式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如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的地理环境和初始组织形态与西方国家迥异,因此国家的运作形式及与之伴随的政治管理方法皆有不同,这决定了用以维系中国国家统治和管理的法律思想也会与西方国家存在本质差别。厘清并突破这种概念上的"附会"之意,去伪存真,有利于我们认清民族传统文化,并以此为立足点,创造出适合本民族需要的新文明。  相似文献   
37.
38.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