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99篇
  免费   1403篇
  国内免费   55篇
各国政治   180篇
工人农民   491篇
世界政治   147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3篇
法律   35209篇
中国共产党   4184篇
中国政治   11831篇
政治理论   2471篇
综合类   9710篇
  2024年   202篇
  2023年   760篇
  2022年   550篇
  2021年   742篇
  2020年   741篇
  2019年   564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417篇
  2016年   822篇
  2015年   1949篇
  2014年   4865篇
  2013年   4480篇
  2012年   5097篇
  2011年   5841篇
  2010年   5160篇
  2009年   5413篇
  2008年   5356篇
  2007年   4111篇
  2006年   3685篇
  2005年   3085篇
  2004年   2544篇
  2003年   2288篇
  2002年   2398篇
  2001年   1731篇
  2000年   1444篇
  1999年   406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991.
992.
法律服务市场开放问题属于<服务贸易总协定>(CATS)的调整范围.在GATS框架下,各国法律服务市场开放主要面临三种障碍,即市场准入障碍、国民待遇障碍和政策障碍.开放法律服务市场是我国履行世贸组织下的具体承诺的必然要求和表现,但我国也应充分利用GATS的规则,采取逐步开放的政策,最大限度地为我国的法律服务市场提供保护.  相似文献   
993.
徐蓉 《学习论坛》2004,20(3):44-46
建立破产法律制度首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全体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我国现行的破产制度中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破产法的修订已经显得十分必要。关于破产法的适用范围 ,世界上主要有三种立法模式 ,即一般破产主义、商人破产主义和折衷破产主义 ,我国现行破产法的适用范围实质上是一种狭义的商人破产主义。破产法的修订应当扩大破产法的适用范围 ,改变现行的以主体身份不同分别适用不同破产法律的做法 ,制定一部统一的破产法。  相似文献   
994.
应当以法律规范公有企业的产权出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大培 《学习论坛》2004,20(7):34-36
近年 ,公有企业的产权出售很不规范 ,基本上是由少数政府官员任意而为 ,这极易造成公有财产的大量流失。应尽快立法 ,规范公有企业的产权出售。这样的法律规定应当包括 :禁止任何一级的政府官员直接从事出售公有企业产权的交易 ;原则上不应当允许公有企业的原经营者购买该企业的大部分所有权 ,特别要禁止经营不善企业的原经营者购买该企业的所有权 ;从法律上为公有企业所欠债务的债权人提供足够的保障 ;出售公有企业必须顾及各方面的利益。  相似文献   
995.
灾害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康泰 《中国减灾》2004,(11):42-43
我国一般把自然灾害分为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七类。我国现行的灾害应急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分别针对这七类灾害确立了灾害应急法律制度。灾害应急法律制度,是指国家针对各种自然灾害及其引起的紧急情况,制定的有关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等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灾害应急法律制度是国家危机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及时有效处置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我国灾害应急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从现行的自然灾害应急…  相似文献   
996.
1953年毛、梁之间发生的纠纷,是一场关于时政问题的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但从宪政史的角度去考察,该事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在共和国宪政史上,首次将立法机关的代表在立法机关会议上的言论免责权缺乏宪法保障的问题尖锐地提了出来;第二,创设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为各国宪法规范所没有的宪政权力--批评和政治批判权;第三,确立了日后相当长时期内宪政生活以毛泽东个人为核心的中国宪政格局.  相似文献   
997.
试论政策执行中的政府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红 《桂海论丛》2004,20(3):47-49
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政府,客观上存在着与公共利益不同的自身利益。政府利益的存在及其冲突是导致政策执行偏差的重要原因。对政府利益进行合理的整合与规范是保证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8.
张波 《桂海论丛》2004,20(6):29-31
目前,中国正处在从人治文化走向法治文化的转型期,从法律文化转型的角度来看,公务员应该摒弃权力至上主义,确立法律至上意识;应该摒弃法律虚无主义,全面确立法的功能意识;应该摒弃法律工具主义,全面确立法的价值意识;应该摒弃法外特权观念,强化法的责任意识。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也是目前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9.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及其价值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社会,隐私权已经或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法律明确确认和保护的权利,但我国法律迄今没有明定其为具体的权利。隐私权应否成为一项具体人格权,对它的保护有无价值,在民法典编纂之际确有探讨之必要。  相似文献   
1000.
储翔昱 《唯实》2003,4(3):46-50
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调整的两种手段 ,各自的实现方式不同 ,但最终目标一致。道德是法律的价值核心 ,法是基本道德的国家强制。但由于各自调整方式的不同 ,两者之间的转换应该有个“度” ,不能失之偏颇。道德法律化主要体现在立法方面 ,指法律要以道德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