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法律   7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民法典没有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变通规定制定权,产生的法律后果不是形成“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冲突,无需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裁决。“法源冲突论”的判断基础——民法变通规定是授权立法,存在形式和实质上的缺陷。民法变通规定立法变化产生的后果是法源变迁,即民法变通规定的表现形式和直接产生根据都发生了变迁,形式上会逐步融入自治法规,其直接上位法基础变迁为立法法,这一法源变迁的理论根基是我国独特的宪法实施方式和“优惠照顾”政策理论。民法变通规定的法源变迁理论可以扩大到整个民族自治地方法律变通规定体系,最终能够起到统一法律位阶和完善法律监督的客观效果。  相似文献   
32.
法源从实质意义上讲即指法的产生的源泉或原动力,从形式意义上则指法的效力来源,又可分为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法律渊源。一直以来我国行政法的法源侧重于其正式渊源,较少探究其非正式渊源,随着我国行政法理论与行政审判实践的发展,有必要赋予非正式渊源如行政判例以行政法法源的地位。  相似文献   
33.
论“行政惯例”在现代行政法法源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惯例作为现代行政法法源之一,存在于行政和司法实务之中。行政惯例源于行政机关在行政过程中的习惯性做法,它不同于民间惯例。行政惯例作用于成文法出现的漏洞之处,所以它是一种补充性法源。行政惯例的形成条件是成文法没有明确规定,且存在着一个持续相当时间的行政做法,并获得了一定范围内民众的普遍确信和为法院生效判决所确认。成文法源效力位阶受制于制定机关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高低,行政惯例的效力位阶也可以参照此方法确定之。  相似文献   
34.
监督法源于人大监督丰厚的实践积累。在监督法出台的关键一年里,人大以稳健、规范的理念,把监督工作演绎得亮点纷呈。全国、地方人大监督的新进展,契合了监督法的规制。  相似文献   
35.
我国洗钱犯罪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刑法中的洗钱罪是对《联合国禁毒公约》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进行新增删和扬弃而设立的新罪,它在概念、主体、上游犯罪范围、行为方式等方面同其他国家以及国际刑法的规定有所区别。对于洗钱罪的认定,应正确把握罪与非罪,一罪与数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应尽一步完善我国反洗钱立法和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6.
论作为行政法之法源的行政惯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区分法的要素与法的渊源的立场,行政惯例应当定位为一种行政法的法源,其作为法源的效力主要是通过行政自我拘束、信赖保护等法律原则得以体现出来。作为行政法之法源的行政惯例,其形成和有效适用需要具备特定的条件,否则就不能成为具有效力的法源,且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中还必须严格考量其与其他行政法之法源的效力位阶。  相似文献   
37.
随着各种裁量基准在中国各地的大量出笼,其在司法审查中的地位也成为理论和实务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通过考察司法审查与裁量基准的应然关系以及司法实践对裁量基准的真正态度,我们可以发现,裁量基准既是实质意义上的司法审查规范,同时又是司法审查的对象。作为司法审查的法源,裁量基准具有双重性格,其主要功能在于弥补司法审查能力的局部不足;作为司法审查的对象,法院对其享有不完整的审查权,在形式和实质两大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判断。裁量基准在司法审查中的双重地位,导源于司法对行政裁量的尊重与信任法院、戒惧行政这两种法律传统之间的紧张关系,更进一步地,裁量基准也在这种紧张关系中扮演着输出法院政策意图的载体角色。  相似文献   
38.
《新东方》2019,(6)
习惯作为中国法律渊源的地位已经得以明确。从理论层面来看,无论是从法的一般发展历程、习惯自身所具备的特性、中国原有的法律实践传统,还是其他国家的法律实践经验来看,确定习惯作为法律渊源是对法律表现形式的积极扩展,也是对法律制度的理性发展。司法实务中适用习惯,能够有效地填补成文法的漏洞,也有利于提高民众对法律的认同感,促进司法产生更加积极的社会效果。在协调习惯与其他正式法律渊源的关系时,通常应当遵循正式法律渊源优先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9.
地役权制度滥觞于古罗马 ,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他物权制度 ,它相继被大陆法系许多国家所继受。本文揭示了该制度的历史渊源及其特性 ,展示了其功能之所在 ,认真探索了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地役权制度 ,尝试为正处于制定过程中的民法典提供地役权方面的立法思路。  相似文献   
40.
学界对于最高法院指导性案例的法源地位以及应当参照的规定存在争议。为此,应首先来夯实法源的理论基础即法源双层构造论:就法源性质论而言,法律渊源是司法裁判中基于制度性权威并具有规范拘束力的裁判依据;就法源分量论而言,法源拘束力的大小同时受它在法源等级序列中的位置以及依据实质理由偏离它的难度的影响。因最高法院拥有法律解释的制度性功能、法律规范的复合型确证授权以及试行立法的制度性实践,指导性案例已成为司法裁判中基于附属的制度性权威并具有弱规范拘束力的裁判依据,具备准法源的地位。同时,指导性案例的分量低于制定法与司法解释,并受诸多现实和制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