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679篇
中国共产党   250篇
中国政治   243篇
政治理论   65篇
综合类   2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41.
胡江 《青年论坛》2009,(1):108-114
无论是狭义的犯罪未遂还是广义的犯罪未遂概念,都体现了特定的刑事政策因素。在对犯罪未遂的处罚上,经历了从结果责任到责任主义的发展和转变,这个过程体现了国家在刑事政策上的考虑。国家根据维护法的秩序和实现正义的要求,反映着社会大众的普遍的法感情,将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犯罪未遂纳入到法的否定性评价范围并给予刑罚处罚。但是同时又根据犯罪未遂的特征在对其处罚上采取了灵活的处理方式,其目的就是要实现国家维护秩序、预防犯罪的刑事政策要求。  相似文献   
142.
徐显明教授     
  相似文献   
143.
在“有”与“无”之间——法学方法论杂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方法论成了法学界的热点话题,不仅在法理学或法哲学圈子里,在这之外的法学圈也是如此,只是稍稍滞后一些。法学方法论的问题通常是研究法理学或法哲学的学者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对待,并未走出纯学术的范围,与部门法研究进行充分地对话。以前,即使法理学界也并未像现在这样集中关注于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4.
现代警察制度的建立必须有其经过充分论证的合法性根据;对于英国这样一个有着浓厚保守主义传统的国家来说,此项根据必须能够具体涵盖保障公民自由及地方自治。通过帕特里克.柯洪的详细理论阐释以及罗伯特.皮尔所推动通过的《大都市警察法》及其一系列建警、警务原则,现代警察制度的合法性根据得以成功构筑。  相似文献   
145.
刑罚是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犯罪分子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目的是为了防止他人侵害国家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预防犯罪或惩治犯罪。而刑罚适用的理论根据是刑罚的正当化。  相似文献   
146.
和谐社会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积累和脚踏实地的努力,法治建设则是这一系统工程的核心环节.和谐社会应当是经济繁荣、多元利益得到平衡、不同意见得到尊重的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并且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法治社会.法治的发展将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理想的实现,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也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根据,并将对我国法治的发展及其理性定位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7.
在理论界对法哲学与法理学是否应该区分开来存在争议,本文认为法理学与法哲学都是研究法律一般理论的学科,但由于支配它们的哲学思维有差异,因而使得它们的研究模式有了差别。正是这种研究模式的差别导致了法理学与法哲学之间存在着区别。  相似文献   
148.
犯罪定义是整个刑事科学的基础性问题。犯罪原因和犯罪定义原因的分析,有助人们认识原本的犯罪,揭示犯罪的内涵,把握犯罪定义。犯罪一般原因的分析表明,犯罪的发生和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是被选择、被决定的结果;而犯罪原因的主体因素研究则告诉人们,犯罪原因的存在决定了一定主体的犯罪是必然的,是客观存在着的决定犯罪是否发生的“致罪系统”和“免罪系统”共同作用于一定主体的结果。在犯罪发生的机制中,行为主体的责任是相对的,这正是罪刑关系和刑罚谦抑的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9.
赦免制度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赦免制度之所以能够从古到今长期存在,其一,是因为有其存在的理论根据,认为它具有弥补法律社会功能不足、补救法律规范缺陷等多种功能;其二,是因为有其存在的权力根据,认为它应作为一种司法制度而存在。此外,经济、政治、文化等原因,决定了当前在我国建立赦免制度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0.
在世界范围内,责任主义与刑事政策是量刑的两大支柱。在刑事政策目的观主导下,责任主义在我国刑法中未受到很大重视,以致我国量刑理论研究从根本上无法深入。从报应与功利相融合的一体论出发,以德、日刑法责任主义原理下责任刑与预防刑两大量刑情节体系分类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刑罚根据论及其对量刑活动的影响,可以得出:从法定刑到宣告刑,其本质是在刑罚根据论指导下将影响量刑的情节重组归类的过程。以"报应限制功利"的刑罚理念架构"责任限定预防刑上限"的量刑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