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30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72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2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段玉裁是注释《说文》的大家。在其对《说文·序》的注释中,系统反映了其科学而先进的语言文字观点。关于文字的起源、作用与性质作出科学的认识;界定“六书”的内涵,并使其在辨析中更加明确;认识到文字的三要素———音、形、义三者并重、三者互求的统一观,对文字学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2.
孙克骥,1917年出生于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这位开国老将军的故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闽北革命的中心地区,闽浙赣苏区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3.
道德通过"何以可为、何以勿行"的教化发挥着规约"心灵秩序"和"构筑精神寓所"的功能.现实社会中,道德链条中以道德需要为首因的德育环节本真的遮蔽,直接导致教育人文意义的失落,也成为制约社会层面公共道德水准的重要成因.本文立足当代德育"吊诡"困局,在重梳道德需要内涵、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探究了开掘道德需要介入道德准备律、凸出情感常数及融浸"注错习俗"的策略路径.  相似文献   
24.
《孔传》和《郑注》是解释《孝经》的两部重要著作。《孔传》是将人的孝行置于一个复杂的宗族系统中,强调子对父的绝对服从,对孝行的解释极为细致;《郑注》则主要是从学术上理解“孝”,强调父慈子孝的双向关系,其对《孝经》的解释体现出理性特点。《孔传》和《郑注》在文本上的变化体现了两汉时期宗族文化的形成过程,又代表着宗族形成的两种不同模式。以孔、郑为代表的士人在两汉宗族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设计者、参与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董煜谦 《湘潮》2014,(12):47-47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益阳十余名文化同仁成立编委会,开始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注译和出版工作。时至1985年初,《史记注译》已经完稿,我们想请时年87岁高龄的家乡史学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谷城题写书名并作序。  相似文献   
26.
正暑期刚至,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的10多名大学生来到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与该村暑期留守在家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开展"大手牵小手,快乐过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这10多名"90后"曾经也是留守儿童,他们用自己留守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影响和带动村里的留守孩子健康生活,共同度过一个快乐暑期。容。  相似文献   
27.
周明生先生曾长期担任江苏省委党校的科研处长和主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为该校的科研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他提出的"教学立校,科研兴校"和"科研是第一教学力"的观念,曾被确立为该校业务工作的基本理念,对该校科研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相信,其获奖著作中的不规范引注的学术行为并非出于周先生的初衷,而是由于长期以来"抄袭有理,剽窃无罪"的社会环境使然;相信周明生先生能够改正错误并为我国的社会科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8.
29.
女娲的传说     
《党的建设》2008,(3):47-47
在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女娲是创造人类的伟大母亲,是我国传说时代最伟大的女神之一。相传她神通广大,一天能有70种变化,驾乘着应龙拉的雷车,骖青虬,前白螭,后奔蛇,逍遥浮游于天地之间。在汉代《春秋运斗枢》中,女娲与伏羲、神农并列为三皇。古籍中还称她为"女希"(《帝王世纪》)、"阴帝"(高诱注  相似文献   
30.
水井波澜     
巴晓芳 《世纪行》2008,(12):29-29
一个冬日的下午.颠簸数小时山路后,我来到位于利川市柏杨坝镇水井村的“大水井”。大水井是这里的一口水井.也是这个古建筑群的名称。其建筑规模宏大,雕梁画栋,工艺精巧,集汉族、土家族建筑特色与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堪为鄂渝边境民族古建筑奇葩,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