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53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海现象:法理评述与分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近两年来,王海现象成为街头巷尾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王海们也成为不大不小的颇费争议的人物。尽管众口难一,却可以大致区分为两派:支持者和鄙弃者。笔者不认为这是个可以简单下定论的问题,现把它选择来作一番论述,是因为这个小小的却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反映了法律的实际运行与理想态法治之路的错节,很有必要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12.
两年前,曾有机构在民间做过调查:你认为我国哪部法律最重要?位列榜首的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今,这部颁布了16年的法律正面临着第一  相似文献   
13.
李敏 《中国审判》2012,(1):52-54
北京、天津、上海等二十二家消费者组织联合发布的《网络团购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调查报告》称:2011年网络团购迅猛发展,成为互联网最疯狂的商业模式之一……网络团购的低价、限时、限购策略吸引了众多网民参与。但是,蹿红一时的网络团购引发了大量消费纠纷,消费者投诉呈现高速增长的态  相似文献   
14.
李斐 《江淮法治》2014,(21):32-32
正办理预存话费送手机时,销售人员百般热情,出了问题后,商家却不愿意"买单"。对于这样的遭遇,有些消费者很无奈。其实,赠品也享有"三包"保障。由此而引发的纠纷在电信服务、通讯产品、交通工具、互联网服务、家用电器等方面较多。  相似文献   
15.
正目次一、证明责任规则的经济学逻辑二、证明责任分配的效率标准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3条评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3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微型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自消费者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现瑕疵,发生纠纷的,由经营者承担相关举证责任。"一时间,类似"新消法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报道铺天盖地,消费者为此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如同上述规则出台后消费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出租车、公交车与不少市民的出行密不可分。可很少有人会想起,在乘坐出租车、公交车时,自己不仅仅是一名乘客,还是一名消费者。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一直以来,医患关系法律适用问题因无法律明确规定而屡遭诟病。2009年12月颁布的《侵权责任法》虽规定了医疗侵权损害赔偿责任问题,但关于医疗服务关系的法律调整仍付之阙如,患者作为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问题愈加凸显,医患纠纷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的呼声日益高涨。理论界对于医患之间是否为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医疗服务合同是否为消费合同,医疗服务关系是否适用《消法》调整范围等问题的争议也是由来已久。随着2008年修订《消法》被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医疗服务是否适用消法的问题再次引起人们关注和讨论,至今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仍是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18.
阿计 《公民导刊》2013,(7):40-41
<正>诞生于1993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中国消费者贡献了自我保护的制度利器,使昔日"沉默的羔羊"找到了"上帝"的感觉。然而随着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的巨大变化,昔日消法已体现出愈来愈多的不适应性。2013年4月,该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次会议初审,这意味着长达20年未曾修改的消法,站到了再次出发的新起跑线上。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次会议初审,施行近二十年的消法迎来了首次修改的清晰前景。此次修法的鲜明特点,乃是进一步充实消费者权利,强化经营者义务。其中,引入"后悔权"机制,提高惩罚性赔偿力度等备受社会关注。然而这些新的制度设计,也是此次修法的争议焦点所在,其背后所隐藏的利益博弈和观念中突,需要立法者郑重抉择。  相似文献   
19.
在修订之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后,迅速的成为社会的讨论的焦点。其中,对于欺诈的处理,有人提出"退一赔三"的观点。"退一"的依据是什么?"退一"退的是什么,如果消费的内容是"接受服务"如何退。  相似文献   
20.
自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出台以后,网络消费的无因退货制度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目前国内法律对其的规制尚处于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章首先从法律规范层面和行业行规层面对我国现行的网络消费无因退货制度进行了总结.其次,在对域外相关立法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这一制度完善的方向.最后,从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平衡角度出发并结合域外各国的法律,对如何完善我国网络消费的无因退货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