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2篇
  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904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167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18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1 毫秒
761.
涉外金融犯罪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筱薇 《犯罪研究》2006,8(1):12-19
金融犯罪是大部分国家现代化过程中都存在的社会现象。但在发展中国家,金融犯罪对可持续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更为严重,控制和预防金融犯罪因而成为各国刑事司法的重点。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同样遭受了金融犯罪的侵犯。其中,危害性特别严重的是涉外金融犯罪。涉外金融犯罪的发生与发展有其固有的原因和规律,研究当前发生在我国的各种金融犯罪,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不仅是刑事法律科学固有的任务,更同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62.
传统理论认为,知识产权因源于一国法定、反映该国政策而具有绝对地域性,以致各国在司法裁判中多不承认他国知识产权法得在本国境内发生效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贸易往来的密切,固守绝对的地域性已不足以应对来自境外的知识产权侵权,故产生了基于效果和基于行为的地域性突破模式。其中,基于效果的突破模式立足于知识产权的价值发挥,不仅能有效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也能避免因干涉他国知产政策、侵犯别国发展主权、阻碍知识产品流通、影响国际交流合作而带来的不利后果。因此,对于涉外知识产权侵权,我国司法实践应摒弃径直适用法院地法的思维惯性,对请求保护地法作出合理解释,确立“以适用侵权结果发生地法为一般,有限适用侵权行为地法为例外”的法律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763.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现实选择。中国涉外法治建设成就显著,重点领域涉外立法不断推进,涉外执法司法合作水平明显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扎实开展,但也存在立法缺乏系统性与协同性、执法司法能力受限等短板。推动涉外法治建设,重在建立系统协同的涉外立法体系,提升涉外执法司法能力,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764.
继承公证的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煜 《中国公证》2009,(6):48-51
继承公证作为公证机构的传统业务,在新的形势下也面临诸多风险,需要公证行业积极应对. 一、继承公证面临的风险 (一)法律适用风险 法律风险包括因法律适用冲突、法律空白和法律缺乏操作性带来的风险.法律冲突是公证机构办理继承公证时面临的最常见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765.
2005年5月,我国资本市场开始启动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中的原非流通股股东经过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相应对价等一系列程序、法定锁定期满后即获得流通权,即现在证券交易市场中俗称的"大非"和"小非".  相似文献   
766.
李立 《法人》2009,(6):26-28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应倡导建立一种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法律机制,包括善用国际法规则解决金融危机引发的涉外民商事、经济贸易纠纷  相似文献   
767.
对涉外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我国学术界存在很大的争议,司法实践也存在不同的做法。主要有适用《合同法》第126条与适用劳动法两种观点。从劳动合同的本质来看,应该承认涉外劳动合同中存在法律冲突。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要进行法律的相应完善,这可以从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进行限制,引入保护弱者利益原则和直接适用的法理论来着手。  相似文献   
768.
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设计思路及其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涉外民商事交往促进了中国国际私法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初制定的规范涉外民商事活动的《民法通则》第8章,已难以应对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变革。综观30年来国际私法的发展,我国应当制定法律适用法,在理论上坚持萨维尼的"法律关系本座说"并对传统规范体系予以修正与补充,在原则上秉承私人利益保护原则,在价值规范上对国际私法进行定位,在立法规范选取上注重内容为导向,以构建中国国际私法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769.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法治强国的必然要求。涉外法治建设亟需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高校是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但是从目前各高校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看,培养体系与评价机制不健全、理论教学与实务训练严重脱节、高校之间普遍缺乏合作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实务训练及与涉外法律实务部门之间的交流,鼓励高校法学专业间加强合作共建,以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培养出更多高水平涉外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770.
我国的《外国国家豁免法》立法进程和文本是国际法学研究者和外交、司法、立法等实践部门积极、良性、持续、有效互动的见证和成果。我国在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立法体现了中国学术研究和涉外事务对于豁免问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此领域国际社会优秀成果的借鉴。这一立法既具有司法层面的功能,更具有话语表达方面的功能。从司法功能上看,这一立法确立了我国对于外国国家行为进行管辖和评价的基本立场,使得我国司法机关有机会对外国国家及相关行为进行定性和评判,在具体案件中有机会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团体的诉权。从话语表达功能上看,这一立法代表了我国积极推进涉外法治的信心和决心,意味着我国在涉外法治领域丰富和完善了法律工具箱,更加充分和有效地认可和保护人权,为世界各国司法权力的均衡使用提供了规范基础。我国外国国家豁免法的颁布实施,对于一个更为注重人权和法治的大国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