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48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74篇
各国政治   120篇
工人农民   206篇
世界政治   94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4篇
法律   5641篇
中国共产党   3965篇
中国政治   6542篇
政治理论   2152篇
综合类   4447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455篇
  2022年   516篇
  2021年   579篇
  2020年   607篇
  2019年   504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335篇
  2016年   520篇
  2015年   964篇
  2014年   2295篇
  2013年   2408篇
  2012年   2215篇
  2011年   2135篇
  2010年   2123篇
  2009年   1751篇
  2008年   1491篇
  2007年   1182篇
  2006年   912篇
  2005年   688篇
  2004年   593篇
  2003年   520篇
  2002年   466篇
  2001年   362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891.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日益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实践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给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提供了新途径和方式,成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网络宣传平台的发展和普及,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通过网络,可以了解人民大众关心的热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通过网络传播平台来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网络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892.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学生接受的原因以及当前现状的探讨,提出教育工作者要利用网络抢占信息优势,要根据学生特征因材施教,与时俱进地充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893.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引入"社会存在理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进行探索,并指出"社会存在感"的强弱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而"网络互动"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在上述基础上,围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存在感"的建立提出了实用性、平等性、权威性和网上、网下相结合四个基本原则,并针对"网络互动"提出了自我暴露、共情、在线时间、语言技巧四项具体技术。  相似文献   
894.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网络的"嫁接"势在必行。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网络领域的拓展,首先要搭建宣传与教育的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这一先进的电子信息互换系统,增强思政教育的及时性,切实提高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其次,要注重网络语言的学习与应用。要走进网络生活、进行有效沟通、提高理论素养、引领青年前行。  相似文献   
895.
在现代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中,完成传统与数字化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与学习过程。同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互动性、默化性、开放性等新特点。面对新课程改革时代特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构建,主要包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重新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完善,思想政治教授方法的创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896.
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的壮族传统德育资源包括勤劳智慧的开拓精神、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重礼守节的道德品格和生态伦理道德精神等等。开发壮族传统德育资源,应树立壮族德育资源开发的意识,大力推动高校网络德育建设,深入研究广西壮族地区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多元化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897.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后,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在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在发挥教育主体性、优化组织管理、提升成果层次等方面仍然有较大提高空间,借助具有良好开放性、交互性和强大辐射力、汇聚力的网络社区构建立体化教育平台,有利于促进其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898.
《求实》2014,(9)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这种超能的社会动员能力,为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只有积极研究互联网传播规律,运用"意见领袖"、"网络社区"、"网络问政"等模式,做好网上群众工作,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使我们党永葆青春,永立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99.
《求实》2014,(1)
网络反腐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文化动因、政治动因、经济动因和技术动因的深层推动。当前,社会心态失衡、官民互动机制不畅、网络反腐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和网络社会管理滞后已经成为阻碍网络反腐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壁垒。网络反腐的复杂动因和矛盾乱象呼唤制度的出口和法治的彰显。因此,积极培育良性反腐心态、推进国家与网络社会的良性互动、强化网络反腐的法治保障和健全网络反腐运行机制,就成为实现网络反腐制度化和法治化的紧迫任务和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900.
《求实》2014,(10)
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作为公共领域在虚拟空间中的表现形式,强化了公众获知信息和彼此联系的能力,成为公民沟通对话的公共空间和社会行动的建设性场域。文化公民身份从外延、内涵和深度三个层面对传统公民身份进行了修正,以超越民族国家局限的多层框架容纳包括公民身份实质维度和积极公民身份观在内的多元理念,将文化、符号、参与、认同等要素融合到公民身份体系内,为公共沟通和对话提供一种共同话语体系。社会认同建构是个体社会身份确证、心理情感归属以及观念与行为互动的过程,它通过文化公民身份这一纽带在抗拒性、规划性和合法性三种认同方式中的转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