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0篇
  免费   42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27篇
世界政治   9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1952篇
中国共产党   705篇
中国政治   1157篇
政治理论   183篇
综合类   77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481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468篇
  2011年   510篇
  2010年   493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诉审分离的功能在于有效地切断审判与侦查之间的直接联系,而刑事司法的发展历程表明,诉审关系极易脱离规范确立的发展方向,游离于刑事诉讼一般规律之外.当前诉审关系出现异化与虚化的根源是侦查权扩张的冲动和事实以及平衡构造的过度理想化,诉审同一原则的缺失和程序性权力的滥用也是诉审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从外部视角看,诉审之间应以制约侦查权为基点形成分离与合力的关系,而其内部仍需以制衡与约束作为指导原则.因此,在审判中心主义的视域中,诉审关系的调整方向应是在强化诉审分离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完整的限制和约束侦查权体系,以有效保障辩护空间,维护被告人权利,诉审之间的非正式协商也应在满足内在需要的基础上严格限定其效力.  相似文献   
102.
2013年11月国家取消信访排名,这次对我国信访制度的积极调整,表现出国家对保障公民的信访权的高度重视.而在实践中一些人常常将公民的信访权与请愿权相混淆,只认识到了两者在性质、价值与功能上的高度相似性,却忽略了其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信访权与请愿权的比较研究,对我国在信访制度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3.
张祥 《企业党建》2012,(7):28-29
企业监察信访是纪检监察业务中的第一道程序,是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执纪的一项基础工作,其主要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联系沟通作用,二是信息反馈作用,三是监督保障作用.四是协调疏导作用。特别是操作性较强的监督保障作用.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促进、维护企业健康发展的监督平台。  相似文献   
104.
根据中央政法委制定的政法[2005]9号文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办法》第二条规定,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是指依法属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处理的信访案件。本文则以法院涉法涉诉信访现状为立足点,对建立完善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提出一些想法,为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诉讼与信访分离是信访功能定位的第一步,信访制度功能合理定位应从我国整体纠纷解决体系的视角出发,以保障公民表达自由,树立司法权威为前提.根据我国政治体制以及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把信访制度纳入人大的框架之内,将其功能定位为:政治参与、权力监督以及补充救济.  相似文献   
106.
倪新兵 《岭南学刊》2012,(1):117-120
信访制度在我国具有公民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实现权利救济和化解纠纷,充当着社会“安全阀”的重要功能。但现行信访制度却面临着较大的困境。为使我国的信访走出目前的困境,在宏观层面上,要加快建立规范的社会公众政治参与秩序;在中观层面上,要全面推进司法、行政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在微观层面上,要加快推进法治导向的信访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07.
龙碧霞 《法制与社会》2013,(24):167-168
随着近年来涉检信访数量的上升及息诉罢访难度的加大,检察机关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用法治的方式方法切实处理好涉检信访?本文认为,借用六西格玛理论来改进涉检信访工作,不失为另辟蹊径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8.
109.
信访在中国成为问题与信访的功能定位有密切关系。国家把信访的功能定位在政治参与和权力监督方面,而公民更愿意定位在权利救济方面。由于公民对信访功能的定位和国家原初的定位产生了一定偏差,这使得国家在应对以权利救济为目的的信访问题时,难免带有功利主义的目的。从比较法的角度,信访权更接近于国外宪法所普遍确认的"请愿权"。就请愿权发展轨迹来看,早期的请愿权兼具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的双重功能,之后随着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大量的私人纠纷主要诉诸司法程序解决,请愿权的权利救济功能逐渐式微甚至消失,今天请愿主要作为一种直接政治参与的方式而存在。请愿权在现代成熟宪政国家中的发展变迁图景为我们思考信访在我国如何进行功能转换提供了思路。我国应通过完善司法救济制度逐步把权利救济功能从信访中剥离出来,使信访回到原初的政治参与和权力监督的功能上来。  相似文献   
110.
全国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即环保组织诉国土局案带给我们诸多启发,通过对案件的分析,我们发现本案的受理并没有明确的《行政诉讼法》依据,在宪法和行政诉讼法立法目的层面对《行政诉讼法》实际确立的以保护私益为核心的功能模式加以反思后,应当借鉴德国与我国台湾的经验,修改行政诉讼法,为公益诉讼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同时在行政实体法上明确起诉的诸多要件,在构建中国式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征程中迈出踏实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