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29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295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清洁生产促进法修正案草案经过初次审议和广泛征求意见,已经修改得不错,基本上是可行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发展模式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要求我们尽可能有一个比较科学、完整的清洁生产法来指导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2.
又是一年两会时。在2011年的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们提出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共491件,内容集中在房价、教育、医疗、三农等方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诉求。保障性住房  相似文献   
103.
刘栋涛 《乡音》2014,(6):28-28
“坚持从源头上抓起,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并在生产工艺中大力推广应用,有效减少和避免产生可挥发性污染物。”  相似文献   
104.
200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循环经济促进法)开始实施。新法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护航。  相似文献   
105.
清洁生产实施障碍及政策手段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丽  李光军 《科技与法律》2004,24(2):114-118
本文对清洁生产的方法论、实例和技术方面业进行了探讨 ,认为推行清洁生产是实现工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清洁生产以污染物产生量、流失量和治理量达到最小和资源充分利用为目标 ,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一种理想模式。但是 ,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存在一些内部的和外部的障碍 ,其中 ,缺少与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相配套的国家政策法规和激励机制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政府制定环境政策的重要着眼点要放在鼓励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方式 ,把环境管理政策作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一个重要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106.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家,占我国全部工商注册登记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左右;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①。总之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增量发展提供了主要动力,为经济改革提供了实验阵地,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然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是按所有制、行业和地域等企业分类,相应地形成不同的政策待遇和管理措施,很少将包容不同所有制、行业和地域的中小企业作为单独的企业类别,在政策法律上也没专门的调整。事…  相似文献   
107.
《就业与保障》2010,(3):48-49
为了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对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作用。2月18日(正月初五)上午,将乐县劳动保障局会同县委宣传部、总工会、文体局、残联等部门在城区东门文化广场举办将乐县“春风行动”暨现场招聘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对进城务工求职的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援助进家入户,  相似文献   
108.
于慧玲 《青年论坛》2008,(3):103-106
发达的经济和健全的法律是支撑现代文明的两大支柱。我国20多年的改革,在经济和法制两大领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尤以经济发展对法律的依赖关系日趋明显,此所以有了“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共识。我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后,许多省、市已相继出台了相应的实施“细则”或“办法”。这种立法现象及其动态说明,国家和政府试图用法律的杠杆去撬动中小企业经济板块,更彰显了《中小企业促进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9.
在今年6月底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博弈多时、历经四审的《劳动合同法》终于成功通过。公众关注的就业促进法草案亦接受了二审。种种迹象表明,社会领域立法正呈现全面提速之势,这既是对日趋严峻的民生问题的直接回应,也是对以往失衡的立法天平的有力纠正。有理由相信,随着公平、正义等理念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将有越来越多的社会法进入公共视野,实现中国立法的一次历史性转型。 社会立法兴起于怎样的时代语境?应当坚守怎样的立法品格?“中国特色”的社会立法如何填补以往的立法空白?如何改造社会的精神气质……这些看似宏大的命艇,其实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本刊特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进行详细解读,并期望引起更多的公共讨论。因为,关注社会立法。就是关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关注生活的权利与安全,关注我们每个人未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0.
我国于2002年6月制定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2005年,我国GDP的56%、社会销售额的59%、税收的46%、出口额的62%和就业的75%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或提供的。然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