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21载从警生涯,12年与毒贩斗智斗勇,出生入死,屡立奇功;结婚20年,住在不足20平米的小平房里,诱惑面前不为所动,他的清贫一般人难以想像和置信;他爱憎分明,乐观豁达,乐于助人,不管是任片警还是当缉毒警,当地群众甚至被他打击处理过的新生者都亲切地称他为“秀哥”……  相似文献   
22.
在贺兰山深处,活跃着一支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队伍,这就是石炭井区纪委监察局。说是一支队伍,实际只有6个人,但他们耐得住清贫、寂寞,顶得住阻力、干扰,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为当地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倾注了心血,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23.
有人说,组织部最清贫,油水少,要求高.可倪安国一干就是12年。有人说,组织科最忙碌,事情杂,压力大,可倪安国经常写材料。一写就是12年。  相似文献   
24.
斗笠郎中     
何永洲 《学习导报》2013,(12):30-30
"行医路上举步艰,小小村医真可怜。没钱同样把病看,只因同村常相见。出诊只收药水钱,一生清贫难改变。孩子嫌,老婆怨,悔恨当初不该恋……"这是两年前我在医院看病时,随手翻翻《大众卫生报》读到的一则歌谣,从而引发我对乡村医生的回忆和敬仰,激情中欲挥笔落笺,但终未成文。而那些长期默默无闻、没有令人羡慕的光环,没有叱咤风云、动地惊天的事迹,唯怀一颗淳朴的心的小村医,在我心中魂牵梦绕,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25.
我在台湾念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是军人子弟,他的父亲退伍后务农为生,日子过得很贫苦,家里陈设极其简朴,却总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每次到他家吃饭,我都震慑于老伯伯一口洪亮的山东腔和他那威严的仪容。而他的孩子,我这位同学,尽管一身旧衣早就洗得发白,却永远穿戴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最近偶尔忆起童年往事,我才赫然想起,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清贫”。清贫,也就是贫而不贱,且有一股自重自尊的清气。这种人穷则穷矣,然尊严所在,绝不容人轻视贬抑半分,不食嗟来之食,不以媚色示人,任何人见他,都还得敬他三分。  相似文献   
26.
方志敏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组织的创始人之一,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创造者。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终因寡不敌众,不幸被俘。狱中,他写下了《清贫》一文。文章的开头这样叙述:“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  相似文献   
27.
“组下干部要经得起‘酸’的考验,挡得住‘甜’的诱惑,耐得住‘苦’的寂寞,保持好‘辣’的作风,坚守住‘成’的本分。”这是大悟县委组织部干部颜波一直以来的信条。20年早出晚归、加班加点辛勤工作,日复一日的寂寞,年复一年的清贫,苦与累早已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28.
王彦峰 《先锋队》2014,(1):53-53
"我不爱爵位,不爱金钱。头颅可以断,信仰不可移,气节不可丢。"早在中学时代,读方志敏同志的《清贫》时,就被他那种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所感动。今日再读,联想目前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现状,心情激荡,感触颇深。《清贫》全文仅仅983字,但字字千金,句句如雷。文章讲述的是方志敏同志被捕后受到两个国民党士兵勒索的故事。敌兵搜遍方志敏全身,结果除了一只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也没有。  相似文献   
29.
她,10岁亡母,16岁丧父,却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一次次灾难; 她,清贫如洗,却怀着美好的憧憬和远大的理想走进大学校园; 她,历经磨难,收获着坚毅、乐观和感恩。  相似文献   
30.
徐匡迪 《今日浙江》2009,(17):53-53
在当今视屏媒体吸引眼球、轻松娱乐流行的时代,业余读书在一些人看来是一件枯燥的事,书的作用有被弱化的危险。但是从人的成长和素质发展的角度讲,读书确实比一般娱乐更能陶冶人的情操,更应成为每个人品格和情操的滋养剂。看一本书。就是一次灵魂的旅行,它能挖掘沉默于字句中的金子,转化为激动人心的思想火花。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曾经饱含热泪颂读方志敏烈士的遗作《清贫》和《可爱的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