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时下,很多人都津津乐道如何赚钱,如何发家致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好的趋势,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种动力。但是,有一种职业的人却不允许钻进钱眼里,这就是国家公务员。  相似文献   
52.
他们是劳动模范中的特殊群体,从普通群众中来,曾以辛勤的汗水换来至高荣誉,受众人景仰;荣耀之后,他们的生活归于平静,与清贫的生活相伴,在日益变化的繁华世界中倍感迷茫。他们是困难劳模,本文试图走入他们的生活中,感受他们不为人知的辛酸生活。  相似文献   
53.
肖德安 《前进》2014,(9):62-62
我第一次读方志敏的《清贫》,是在学生时代连同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一起读的。参加工作后,又读过几次,还记忆犹新。今重读《清贫》,别有一番感受。《清贫》,是方志敏烈士1935年5月26日写于狱中囚室的。方志敏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将领,“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而他个人的财产只有一块时表、一支自来水笔、几套旧褂裤和几双线袜。在他被俘的那天,有两个想发财的士兵从他“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相似文献   
54.
1935年的南昌,方寸囚室之内,革命烈士方志敏挥笔写下《清贫》:“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1962年的冬天,河南兰考,一位干部向刚刚到任的焦裕禄提出了装潢办公室及更换桌椅的计划,焦裕禄反问道:“坐在破椅子上就不能革命了吗?”两段话相隔了近30年,却分明流淌着同一种精神气质,那就是革命者以俭为美的高尚情操和以苦为乐的英雄主义气概。  相似文献   
55.
周火雄 《世纪行》2006,(2):18-18
这里远离市井的喧嚣,亦不见迎来送往的灯红酒绿,一间斗室。三尺写字桌,还有那码摞得齐齐整整的资料构筑了浓浓的书卷氛围。清贫是肯定的。但是,这间斗室的主人在国家、省、市以上报刊上发表的新闻、理论、文史、文学作品却多达2000余篇240余万字;编辑出版著作10本计396万字。特别是在黄梅县政协文史委工作的最近6年来,他编辑出版了文史资料6大卷计280余万字。比该办前18年出版的总和还多一倍。  相似文献   
56.
"我小时候家里很苦,是靠五保户的糠窝头长大的."张延庆博士憨厚地笑着,使人感到平和自然,率直坦诚. 1958年的春天,张延庆出生在山东省茌平县一个普通的农村院落里,当时他的父母怎么也没想到,会从这个清贫的农家院里走出一位博士,一位大学教授,一位政协常委,一位民主党派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57.
近日有两则关于官员道德榜样的消息:一则是曾获“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的刘金国新任中纪委副书记,一则是上海一官员为官清廉过劳死。这两则消息一刊出迅即引起广泛关注。有人提出,“并非‘对钱没好感’才是合格的官员”,有人指出,“媒体宣扬领导要经得起推敲”,还有人表示,官员称“对钱没好感”,没法成为“贞节牌坊”与“功德碑”。联系当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复杂性,对这两则消息摆出一副“我不相信”的架势,显然不算一件奇怪的事。  相似文献   
58.
张宏杰 《政府法制》2013,(33):50-50
湘军军官待遇很好,不用刻意贪污,即可发家。如李续宾是湘军中的清廉之将,带兵6年,积金数万两。  相似文献   
59.
开封市新区党工委常委、统战部长柳波撰文指出,新形势下如何当好统战部长,可从多方面着手,我认为较为重要者。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理论学习能增加一个人的底气,深入掌握了理论.就掌握了考虑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理论,要系统学习党的统战方针、政策,学深,学细.学透,认真研究党的统战工作史,为做好统战工作从政治理论和思想素养上不断“加油”“充电”.为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0.
陆睿 《当代党员》2011,(7):58-59
“没读四书五经,但懂仁义无价,一座流动的血库,身份只是下岗职工。清贫不移志,甘苦自心知。不为金钱不趋利,义薄云天的三峡好汉,用鲜血传承巴渝古风。”这段“2010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的颁奖词,描述的正是共产党员杨跃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