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30篇
世界政治   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41篇
中国共产党   81篇
中国政治   169篇
政治理论   53篇
综合类   18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近年来,我国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得到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防止知识产权滥用成为了目前十分现实的问题。我国的知识产权工作重点研究的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此同时,还需要强化禁止知识产权的滥用。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知识产权滥用的原因,具体探讨了我国有关部门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2.
刘思艺 《法制博览》2023,(3):151-153
大数据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平台经济体。平台经济的独特性,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也暗藏挑战,对平台经济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认定与法治化规制提出新的要求。为此,立足我国国情,对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进行监管,需要加强对平台本身的技术性监管,对垄断行为的实施者采取严厉的措施;基于平台的大数据特性,就需要加强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同时,监管还需要从法律依据方面,创新《反垄断法》的防范与规制。  相似文献   
43.
刘明华 《法制博览》2023,(30):33-35
互联网产业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成为经济领域中极具创新活力的行业之一。在我国传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研究领域中,对互联网产业反垄断规制内容较少,呈现出反垄断法规滞后的现象。总体上,我国平台经济趋势向好,但在其快速发展中也伴随着资本任性、无序扩张带来的风险和隐患,如存在强迫实施“二选一”、实施“大数据杀熟”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问题。明晰互联网产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责任及现有法律规制的不足,提出滥用行为规制的一定建议,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相似文献   
44.
袁嘉 《德国研究》2021,36(2):86-104
《德国反限制竞争法》拥有成熟的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禁止滥用相对优势地位规制二元体系,其在第十次修订中加入了拥有竞争相关数据对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的影响、拒绝开放数据接口行为如何适用必要设施原则、中介平台的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禁止具有跨市场竞争显著影响力的超级平台滥用行为等回应数字时代市场竞争新特点的条款.我国《反垄断法》修...  相似文献   
45.
龙骏腾 《人民论坛》2022,(16):85-87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权的受损呈现出规模性、隐蔽性和市场失灵性的新特点。“整合主义”、反垄断法的价值追求和公共利益理论为反垄断法保护个人隐私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在我国,反垄断法对个人隐私权保护有其可行性。应明确反垄断法可以应用于个人隐私权保护,并阐明反垄断法保护个人隐私权的评估细节,确定反垄断法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46.
《学理论》2017,(4)
专利权滥用制度来源并发展于美国的判例法之中,是专利侵权诉讼中特别重要的抗辩事由之一。在专利权滥用的法律规制方面,美国经历了专利法与反垄断法相互独立、探索互补、灵活并用三个阶段。我国也深受专利权滥用的危害,有必要在制度建设方面,建构防止专利权滥用的反垄断法律建设理念;在政府服务方面,重视政府机关在应对专利权滥用反垄断纠纷中的职责;在企业意识方面,把握专利权滥用反垄断规制中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47.
非法的法治     
叶竹盛 《南风窗》2014,(14):9-9
<正>假设一个情景:有一条法规,它的规定合情合理,而你恰好违反了这条法规,并因此受到了惩罚。这种惩罚一定是法治的吗?答案看似显而易见,因为违法必究是法治的一个原则,在一般情况下,惩罚违法者是彰显而不是破坏了法治。最美好的东西总是伴随着最深刻的悖论,例如民主之下可能会产生多数人  相似文献   
48.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劳务派遣用工量呈井喷之势。劳务派遣迅猛发展的主要表现为劳务派遣的滥用,劳动立法的缺漏、利益的驱动、企业的经济人本性、政府职能的缺位是滥用劳务派遣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滥用劳务派遣极大损害了劳务派遣劳动者利益,破坏了劳务派遣市场秩序,是本次《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处理的主要问题。通过劳务派遣行业准入制度的完善、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限制、同工同酬权的保障、劳动监察力量加强等多个层面的治理,将劳务派遣控制在合理的适用范围,引导劳务派遣规范化发展,落实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49.
白天亮 《工友》2013,(4):17-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经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将于201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修正案将第六十三条修改为:"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第六十六条修改为:"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  相似文献   
50.
秦亮  徐彦豪  贵思博 《法制博览》2015,(8):102-103,60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用工制度正在逐步升温。本文用法经济学的方法对劳务派遣三方主体及社会进行福利分析,并以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后"10%"和"同工同酬"的规定为切入点,进行福利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