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99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3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论比较法视野下的不安抗辩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异时履行的双务合同的固有风险,各国法律大多对陷于不安的先履行义务人予以特别保护,即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权和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我国同时借鉴了两大法系的规定,扩大了前者的扩大适用,造成了与预期违约制度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3.
我国合同立法对预期违约和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取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毅 《河北法学》2002,20(Z1):54-57
对“期前违约”行为,1999年《合同法》兼采了预期违约和不安抗辩权制度。两种制度有重合之处,且各有利弊,如何取舍?通过对两种制度的差异进行优劣评析,认为我国合同立法应以预期违约制皮为修改方向,并提出若干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14.
不安抗辩权制度和预期违约制度分别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重要法律制度,对调节合同履行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合同法对两个制度都予以了确定,然而,两者在适用条件、适用选择权、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本文对二者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5.
预期违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权制度起到了救济期前违约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大陆法系的预期违约规则。但不安抗辩权制度只是预期违约制度的一个方面,远非预期违约制度那样全面、完善。我国《合同法》在借鉴大陆法系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基础上,呈现出向英关法系预期违约制度逐渐靠拢的趋向。  相似文献   
116.
先履行方行使不安抗辩权,并不能产生消灭合同的效力。在不安抗辩权的运用中先履行获得的仅是中止履行的权利,中止履行也是先履行方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主要效果,待产生中止之不安事由消失后,合同仍需履行。所以,从抗辩权性质来讲,不安抗辩权仅是一时的抗辩或延期的抗辩,对后履行方而言,当其改变状况恢复履行能力或提供担保以后,也就意味着针对其履行请求权的抗辩权会自动消灭。  相似文献   
117.
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很多情势难以预测和把握。实践中大量的双务合同在履行顺序上常表现为先后履行,由于二项债务履行期限在时间上存在差异,使得先履地义务一方当事人处于更大的风险状态下。如果在合同订立后,正式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发生财产状况恶化或其他不能履行的情况,仍强使先履行一方按合同履行,就会使其处于不能对待给付的危险之中,这有悖于公平原则。法律为维护公平,避免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失,设置了相应的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不安抗辩权及先期违约制度就是这样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8.
英美法的预期违约与大陆法的不安抗辩权制度均适用于合同签订后履行期届至前一方当事人发现另一方有不能履约危险的场合,都可以采取中止自己的履行、要求对方提供担保的自我保护方法,但预期违约在适用条件、主体范围、救济方式等方面,都可以涵盖大陆法上之不安抗辩权制度,可以很好地解决不安抗辩权不能解决的问题,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维护交易秩序,更能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9.
120.
张磊 《法制与经济》2009,(18):69-70
预期违约制度是英美法系以判例确立并发展起来的一项特有制度,《合同法》在引进预期违约制度时存在着问题,特别是在与英美法相比时,其救济方式显得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在法律移植过程中因同时引进了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权,造成了法条适用上的一些混乱。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的角度,指出了我国合同法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