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近年来,作为昆曲"义工",白先勇不断游走于台湾和大陆之间,他率众打造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深受年轻人青睐。而他最重要的一项写作计划——为父亲白崇禧写传却迟迟没有完成。在为父亲写传的过程中,白先勇搜集了几百张照片,从北伐战争到台湾的最后岁月,白先勇说,"这些照片很有历史价值,把它们串起来,就是我父亲的一生。"  相似文献   
22.
戴春艳 《今日浙江》2014,(21):58-59
正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戏中杜丽娘和柳梦梅两人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可谓惊心动魄,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不过,你肯定没想到在这凄婉优美的曲调声中还夹杂着一种几乎绝迹的古老声腔,那便是明代风靡一时的海盐腔。海盐腔的由来,还得从明代说起。明代有位叫谭纶的抗倭名将。嘉靖年间,时为大司马的江西人谭纶在浙江为官。此时,正当"海盐腔"在南方最为  相似文献   
23.
由白先勇改编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传统戏曲艺术成功走进校园提供了借鉴之路.在"审美视觉化"和媒介充斥的多元文化消费时代,戏曲艺术进校园,应精选剧目以契合青年接受心理;分析青年审美风尚以在改编中注入现代元素;重视宣传以架起戏--众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24.
陈最良是《牡丹亭》中一个次要人物,关于他的形象,学界多认为是个腐儒典型,其立论依据分别是剧中的第4出"腐叹"、第7出"闺塾"、第9出"肃苑"、第18出"诊崇"。将其看成腐儒典型有简单化的倾向,实际上,陈最良是一个丰富的个体,迂腐与世故、理与情在他身上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25.
上官秋清 《南风窗》2007,(23):66-69
华文漪,1941年3月18日生,1954年考入华东戏曲研究所昆曲演员训练班,俗称昆大班,1962年毕业。工闺门旦,得朱传茗等"传"字辈昆曲老艺人及俞振飞、言慧珠等名师真传。60年代甫出道即享有"小梅兰芳"的美誉。1986年获戏曲梅花奖,1989年赴美定居,开始在海外传播昆曲艺  相似文献   
26.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15,(47):27-29
芭蕾舞剧《白毛女》,是中日"芭蕾外交"的一段佳话。及至近年,当上海芭蕾舞团将《简·爱》搬上英国舞台,亦有媒体称之为"芭蕾外交"。时过境迁,就历史意义来说,"芭蕾外交"无出《白毛女》之右者。  相似文献   
27.
对于谭盾来说,《牡丹亭》不仅是追思,更是梦想。“这版《牡丹亭》正是我心里的样子,非常单纯,回归到了明代的那种美。”潭盾在演出结束后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28.
手抄昆曲谱缘由昆曲,锦堂老师和张充和是老朋友,那天电话里他夸她字写得好,还夸我有眼光,认得出张充和字里那一个个甜甜的昆剧女主角:"几世休来的福气,你年纪轻轻,艳福可不浅。"老先生"揶揄"我。"成天看《牡丹亭》《长生殿》,竟着迷了女主人公。只听杜丽娘娇滴滴唱‘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就够动人心魄了。"我跟他打趣。其实他和老太太的字一样好,我都倾心,像晚风中的杨柳,宁静舒畅,还带着  相似文献   
29.
王寅 《统一论坛》2004,(3):50-52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下简称“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昆曲有极高的技巧,戏曲的表现手段为  相似文献   
30.
《学理论》2015,(12)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一部被誉为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的世界名剧。随着其在国内外的传播,《牡丹亭》有多种英语译本,出于不同的目的采取的翻译策略也不同,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出发,对张光前和汪榕培的《牡丹亭·惊梦》的英译本进行分析,分析其文字选择、诗韵的异同点。结果发现,不同的文本内容侧重点不同,采取的翻译策略也不相同,要根据特定的文本材料及其特定的语境采取相应的、合适的翻译策略。文章有利于以翻译理论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而且有利于文化传播,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