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45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1.
《前线》2012,(11):62-62,F0004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真诚,而艺术的真诚则源于画家对生活的真诚。杨延文先生正是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创作的。他年少时曾随老师在京郊画风景,为大自然的山野情趣、水际风光所深深吸引和陶醉。此后,长期的基层生活更是积蓄了他真挚的艺术情感,培育了他敏锐的观察能力,使他善于敏于发现生活中的独特之美。杨延文热爱乡村生活,善于抒写田园风光。  相似文献   
112.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发表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卢卡奇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思想中分析得出“物化”理论的结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普遍的“物化”现象,只有通过“总体性”思想才能够克服这种现象.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进行梳理,达到总体上把握其思想的意图,从而发掘出“物化”理论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防止出现物化现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3.
小资情调属于文化范畴内的审美概念,它由一些特殊的生活癖好构成,是一种高于现实法则的浪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味.唯美主义思潮是小资情调产生的文化根源,而视觉审美的兴盛则是其繁荣的重要因素.小资情调把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种审美的物化,这是现代社会审美被资本渗透的直接结果,表明它已失却了审美所本有的内涵和功能,而流于一种表面化的对物质的感受.小资情调缺乏深刻的精神内涵,只有一种作秀般的孤独、忧郁、冷艳、惆怅的情绪,而这种情绪竟也构成一种审美化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4.
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发展影响至深.西方文化二元对立、理性至上的趋向最终导致了现代教育中人的分裂物化,因而呼吁人文科学、全人教育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应运而生.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政治伦理,人在"群体化"中丧失了个人的价值和主体性.因此.我们倡导的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应侧重于对生命的尊重和独立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5.
马克思的物役性理论从生产关系入手,其结论是劳动交换关系颠倒为物与物的关系,因而他是否定物役性的.而韦伯的异化理论从生产过程入手,其结论为物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是肯定生产过程的物化的.当卢卡奇在马克思的立场上从韦伯的角度来阐述其物化理论时,便无可避免地将物化等同于对象化.  相似文献   
116.
广泛分布在北京旧城中的名人故居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见证,是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精华,是北京历史文化的物化载体。这些名人故居对于延续历史,传承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启迪教育后人,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中,保护好、利用好名人故居,就是保护北京旧城的历史痕迹  相似文献   
117.
电视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欲望生产系统,其欲望生产过程的本质就是将欲望符号化,具体过程是:首先将主观的欲望投向具体的物即欲望物化;接着对物化的符号赋予意义即意义化;再然后是通过对符号的持续生产和消费使之自然化,最后是整个欲望生产体系惯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8.
优秀的电视纪录片蕴含着创作者对表象的认识、感悟和情感投入。纪录片在真实地再现客观生活时,必然有创作者相关的情绪表达,表达情绪倾向的方式主要有用创作者的语言直接表述、情绪的物化表现、情景再现式表达、同期声和访谈表达四种方式。其中情绪的物化表现在未来的电视纪录片中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其表现手法主要有化实为虚和以实出虚两种,对情绪物化的研究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9.
樊利娟 《前沿》2014,(9):64-65
卢卡其把“物化”和“异化”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指出“物化”产生的根源是商品生产,并以此提出“物化意识”的概念。马克思区分了“异化”和“物化”两个概念,分析了“异化”产生的辩证运动及其内在合理性,指出“异化”产生的根源是私有制和分工,并把扬弃异化归根于废除私有。卢卡其把消灭异化归于无产阶级的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120.
崔小伟 《学理论》2013,(16):71-72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的物化思想同后来苏联出版的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认真研读二人的思想理论,不得不惊叹卢卡奇和马克思在理论上的共识,也不难发现物化思想与异化思想存在着诸多不同。从三个方面相比较,以便对这一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