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45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项洋 《求索》2015,(3):58-62
"异化劳动"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旨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奴役劳动、物统治人等种种弊端,进而阐述扬弃异化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理想。作为马克思思想"断裂"时期最为重要的概念,"异化劳动"理论主要包含"四个规定",四个规定的前三个规定属于人与自身的异化,后一个规定属于人与人的异化,这一辩证关系预示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显性"和"隐性"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在诸多研究者眼中被看作是一种"aporia",但这并非"aporia",而是"异化劳动"理论的局限性所在,需予以留存与摒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常态"中,重温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逻辑辩证及其人本思想,有益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视和批判"异化劳动"现象,这对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一些"异化劳动"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2.
庞翼平 《学理论》2011,(14):45-46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的物化理论。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主要讨论物化物化意识。马克思异化概念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在:二者研究的出发点不同;概念理解上有差异;对消灭物化途径的看法不同。  相似文献   
83.
《实在法原理——第一法哲学沉思录》的作者方孔先生将自然法看作一种客观规律。自然法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以客观中立的视角认识和发现自然法,进而指导实在法的制定。但实在法也有自己的能动作用,实在法在反映自然法时所产生的误差和物化偶然性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而改变自然法的来源——现实社会。自然法与实在法是在一种互动中趋向统一的。  相似文献   
84.
霍耐特试图复苏物化批判,以解释现代社会新的社会病理现象。他采取的步骤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并没有从社会维度、经济维度、文化维度对物化批判实施构建,而是在批判卢卡奇的基础上,选择了海德格尔的解决方案,并试图把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与社会批判结合起来。但是,他却滑入了对先验的考察,并且他没有顾及到物质中介在物化现象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性,而且他对卢卡奇的批判更是存在谬误,所以,有必要对他的物化批判施以诊断,有必要回到社会批判。事实上,只有重新回归社会批判,才能发现物化批判的真正根据。  相似文献   
85.
现代社会中,虽然异化劳动思想产生的背景、年代都已逝去,但异化劳动状态下人存在发展的片面性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并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马克思对异化劳动中人的异己化批判,从根本上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对象化、物化存在状态,开启了现代人性批判的先导,在当代仍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普适性。  相似文献   
86.
当前,民族文化认同陷入了"事物化"和"特质化"的思维误区中,两者共同的特征是"重物不重人",将民族文化发展导入工具化之中造成这一思维误区的主要原因在于:以资本为核心的社会贫富不均;以教育为基础的上升渠道堵塞;以道德为底蕴的社会风气沦落。为了让民族文化认同摆脱思维误区,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有必要加强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提升道德水平,以社会成员人性真善美为基础,重塑教育热情,以优质教育需求和服务为动力。  相似文献   
87.
文化之所以能够得到保存和传播,是因为传播载体的存在,载体在传播中起着储存和记录文化的作用。所谓“文化载体”,即指可供文化、信息记录、存储并能借以传播信息的物体。纸张、磁带、电脑硬盘、软盘等都属于文化的载体范畴。而在古代中国,由于科技水平不高,文化记录还主要集中在甲骨、金石、竹木简和帛、纸等相对笨重的载体上。尽管有的载体还比较原始,却是人类真正记录自身活动以及文化创始的开端。在研究文化载体上,经济学名词“物化”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物化的物品虽然不是文化的实质载体,却是一种寓无形精神于有形物体的文化特殊载…  相似文献   
88.
马克思以资本逻辑与物化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线索,批判资本对劳动的统治。资本逻辑的实现经历了“人—物—人”的运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化是资本逻辑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以资本运动这种事物化的形式形成支配劳动的权力,颠倒的物化意识进一步为资本的统治提供了辩护。马克思的资本批判思想蕴含着物化批判这一维度,而资本逻辑的规制、物化社会关系的改变,是摆脱资本统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9.
<江格尔>是研究中国蒙古族以及北方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观念的重要资料,其中对女性角色的描绘较为复杂.女性一方面被超凡化叙述,为男性所崇拜和恐惧;一方面又被物化和束缚,失去自主意志,被剥夺话语权,处于失语状态.它反映了史诗时代中国北方妇女的历史地位及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90.
杨犁民 《新重庆》2006,(12):43-43
“人精神”、“科学精神”是近年来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人精神”的内涵虽广.主要包含着“人”和“”两个方面:“人”是人精神指向的主体.把“人”作为终极关怀的目标和对象.尊重人的价值、尊严、创造、潜质。以及人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利:“”是人精神指向的客体.尊重人的理性.尊重化艺术的功能和教化的作用.以提高人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