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4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37篇
世界政治   15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7篇
法律   2666篇
中国共产党   706篇
中国政治   1070篇
政治理论   384篇
综合类   114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453篇
  2009年   494篇
  2008年   567篇
  2007年   513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391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一、公证制度有助于物权流转的安全、有序 公证制度是公证机构行使国家证明权,依照法定程序对法律行为、法律事件和法律文书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加以证明的法律制度.公证机构具有专业性、权威性、有序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公证证明是真实的合法的,同时具有法律关系成立的要件、解决争议的证据、强制执行的根据三大效力和作用.其实,公证制度最大、最重要的效力和作用,是经过公证,对公民、法人及准法人组织申请公证的事项进行正面引导,使之进入法制轨道运行,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2.
黄群 《中国公证》2005,(9):12-14
物权立法引入公证制度,是多数大陆法系国家的普遍做法,也为其他一些国家与地区认同和接受,这与公证的本质属性相契合,充分体现了保障不动产物权变动安全的内在需求,应成为我国物权立法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93.
物权法旨在明确物的归属,在流转中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国家基本经济制度.那么物权立法必当审慎为之,尊重和适应现代物权制度发展的需求,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寻求各种法律途径,形成以物权为核心、稳固物权、维护物权的理想的维权屏障.笔者以为,适应现代物权制度需要的理想的、良性的法律保障和服务机制至少应满足以下条件:  相似文献   
94.
请求权的本质之探析--兼论物上请求权的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治国 《法律科学》2005,23(1):54-58
民法基本理论中的请求权具有多重含义 ,使用较为混乱。从本质上讲 ,请求权是原权利的救济权 ,是原权利法律效力的体现 ,是原权利人寻求法律保护的手段。请求权不同于债权 ,他们是原权利与救济权的关系。物上请求权也是独立于物权和债权的救济权  相似文献   
95.
论人体器官权及其对物权法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器官权是医学进步催生的无法跻身于传统人格权体系的新型权利,是对物权法的新发展。人体器官是承载人格利益的可移植再用的特殊的物,权利人对依法摘取的自身器官享有所有权,但不得为器官交易行为。《物权法》应当不断提升其自治品质,积极应对人体器官物化的现实趋势,审慎创设人体器官权制度。  相似文献   
96.
在现代政治背景下,利益的分化与冲突更多的是以一种不断强化的群体形式加以体现的.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发展的急速转型期,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着利益的分化、博弈与失衡现象.由于社会缺乏稳定、公平、有效的制度约束与制衡,利益分化必然是不规范的、利益博弈必然是不对称的、资源占有必然是不均衡的.这样一种利益分化的失衡对转型期公共权力的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使公共权力必须反思发展路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升自身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97.
资源配置重心转移和制度创新是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重要条件 ;城乡非正式制度演变的非均衡性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重要前提 ;城乡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导致城乡不同的制度演进路径 ;农村地区非正式制度的变迁滞后阻碍了农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推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必须推动农村非正式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98.
《奋斗》2004,(4):1-1
统筹城乡发展对于我省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加  相似文献   
99.
肖国刚  马英 《前沿》2004,1(9):62-64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这种二元对立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的统治着理论和实践者的思维 ,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不合时宜。本文首先阐述了教育理论界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二元对立关系基本看法并揭示了这种观点的利弊 ,接着批驳了这种对立观的理论基础 ,从而实现了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对立观的解构 ,最后提出了解构这种对立观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我国就业体制的演进与构建统筹城乡就业新体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的就业体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城乡分割状态,实行的以控制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二元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二元结构的城乡就业体制,严重地阻碍着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阻碍着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科学配置。自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政府逐步实行城乡统筹就业政策,新型的城乡统筹就业体制开始显露端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