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工作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人和事时,确实需要有一点雅量和风度。  相似文献   
22.
刘诚龙 《党政论坛》2011,(22):44-44
狄仁杰是唐朝名相,他心胸阔达,方正廉明,被武则天看中,提拔任宰相,他初任这一职务,也碰到过有人向他告密的事,告密者不是别人,而是武则天。  相似文献   
23.
狄仁杰从小性格执拗,他引起皇帝关注的第一件事情就和他的性格有关。有两位将军,一个叫权善才,一个叫范怀义,误砍了昭陵的柏树,高宗大怒,下令严办这两个人。狄仁杰按照律法条文一审,认为应免官。高宗大怒:“砍昭陵的树,使我陷于不孝,必须杀头。”狄仁杰据理力争,但话说得极为艺术:“人都说劝谏皇帝难,我看是碰到桀纣就难,碰到尧舜就不难,我觉得跟您说这事应该不难。您为一棵树杀两位将军,千年以后人们怎么评价您?”高宗干脆耍赖:“我就是想杀这俩人,法外施刑如何?”狄仁杰说:“律法是您制定出来的,朝令夕改,天下岂不要大乱?”  相似文献   
24.
罗小丽 《先锋队》2014,(1):48-49
透过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狄仁杰勤廉爱民的精神。学习狄公,对当代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执法如山在文学作品及影视剧中,狄仁杰通常被演绎成断案如神、铁面无私的判官,素有东方"福尔摩斯"之称。其实,这反映的只是一个侧面。历史上的狄仁杰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政治家,他不仅有善断疑狱、善于施政的奇才,更有不畏权势、爱民如子的大德。  相似文献   
25.
马啸 《政府法制》2012,(20):8-8
唐代名臣狄仁杰近年来很火,被电视剧、电影盯着不放。正史上的狄仁杰以治理国家留名,之所以被塑造成中国古代的福尔摩斯.完全得益于《狄公案》这样的小说。其实.中国古代的断案奇才们真是太多了.这些文官们读的是四书五经.参加的是科举考试,没有受过任何刑侦教育,  相似文献   
26.
老六月雪 《党课》2012,(12):108-112
国器者,可以治国的人才。《苟子·大略》:“口不能言,心能行之,国器也。”颜师古云:“国器者,言其器用重大,可施于国政也。”狄仁杰很懂做人,很会当官。在那个当官最难的历史时期,他的官当到最好,十分难得。  相似文献   
27.
狄仁杰在武则天时任宰相,史称“唐室中兴,诤由狄公”。从政期间,狄仁杰始终秉承体恤民情、不畏权贵、清孟廉明的从政之道,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是一位一身正气、执法不阿、断狱如神的政治家、监察官。  相似文献   
28.
娄师德从政期间,正值武则天为巩固政权任用周兴、来俊臣等酷吏后期,相当一部分官吏被迫害致死.人才一度奇缺。娄师德致力于“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以“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的坦荡胸怀,坚决反对那种被举荐人依附举荐人的庸俗关系,从不把被举荐人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与政治资本,与历来官场上拉帮结派、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的“人身依附”关系,形成鲜明的对照武则天后期的著名宰相狄仁杰。  相似文献   
29.
盘点2012年在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可谓是红透了半边天.这句话来自热播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狄仁杰经常问副手李元芳:"元芳,此事你怎么看?"两人的对话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这句不经意的口头禅,悄然间竞成了网友发表意见、讨论问题的万能句式,有统计显示,一天内这句话就被网友问250万次.事实上,"元芳体"不是源自影视剧的第一个流行的句式,之前曾有"咆哮体"、"甄嬛体"等多种流行语的走红.当今影视剧作品作为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其中的流行语在人们的津津乐道中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30.
杀人无痕     
何进 《江淮法治》2010,(10):35-35
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自播出后,红遍大江南北,以致近期又推出了续作。这部连续剧的走红,固然主要是因为拍摄得好,但千百年来老百姓对一代名相的爱戴和尊敬,恐怕也是这部电视剧走红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