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45篇
中国共产党   175篇
中国政治   261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5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栗战书:积极探索有贵州特色的城镇化路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只能依山就势,搞纵深推进,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各类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走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组团式拓展、点状式集中的山区绿色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22.
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11年工作总体部署和重点工作任务,省政府今年立法工作的重点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为主线,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于科学发展的需要、社会和谐的需要、改善民生的需要、维护稳定的需要,重点加强有关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23.
沈研经 《群众》2011,(1):70-7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的主线。为此,中央提出了坚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24.
杨占报 《奋斗》2007,(9):44-45
进一步推动城镇化进程.解决城镇化发展“量高质低”的问题.对我省的振兴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进一步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5.
曾林 《实事求是》2007,(4):25-27
系统论视阈下的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人的一切活动能控制在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范围之内的,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形态。人与自然两个要素体现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系统的多样性;人与自然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系统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体现了环境友好性社会系统的关联性;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系统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26.
生态文明的内涵与价值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建军 《理论视野》2007,(12):18-20
生态文明是迄今为止,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一种新的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社会形态,这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以人为本、生态先行的运行机制,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到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人们的交往领域。  相似文献   
27.
山东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较多省份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省份跨越,是山东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主要目标之一.从省情实际出发,山东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着重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二)加快节能技术创新;(三)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28.
朱翔 《学习导报》2008,(1):17-17
中部地区是国家经济的一个重大单元。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加速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必将成为中部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也是湖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长远竞争力的重大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29.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因此,深刻认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建设环境友好型  相似文献   
30.
焦泰文 《政策》2007,(8):36-36
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加强农业节能减排,是遏制农村环境污染、推进农业资源节约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