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46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何裕宁 《人民论坛》2012,(35):182-183
文章对中国文化视域下的功利观现象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现代主义与中国文化社会功利观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客观正视功利主义对现代中国社会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强调在社会主义的发展时期,只有将集体主义与功利主义进行全面的结合,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2.
王辉 《求实》2011,(Z1)
1.引言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爱尔兰著名小说家,意识流小说的杰出大师,现代主义文学的开拓者和代表作家。其最著名的著作有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Dubliners,1914),长篇自传体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相似文献   
103.
颜英  何爱国 《学理论》2014,(5):152-154
霍布斯鲍姆是民族主义研究中的现代主义流派之重要代表,建构主义的主要倡导者。其民族主义史学,具有三大基本特点:激进的现代主义、批判的建构主义和谨慎乐观的全球主义。  相似文献   
104.
社会建构论是当代西方心理学中后现代取向的主要代表.社会建构论反对内源决定论和外源决定论的人性观,主张人性是社会的、话语的建构,是关系的存在.社会建构论人性观对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研究方法、心理成因、心理治疗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不同心理学者应以宽容、整合、超越的视界看待社会建构论的这种新型人性观对当代主流心理学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以促进整个心理学科的健康发展并最终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05.
卢迪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7):122-123,128
贝纳德·马拉默德被认为是美国犹太裔作家中“犹太性”最强的一个人,他的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以描写犹太人为主。《银冠》就是其中的一部佳作,其在叙事方法,主题,以及其表现的犹太性上都能体现出马拉默德那独特而充满魅力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6.
汪介之 《金陵法律评论》2004,(4):114-119,138
俄国现代主义小说随着俄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白银时代,成果显著,甚至像高尔基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家的某些作品也具有现代主义因素.20世纪30至50年代初,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受到阻遏,但仍有一些作家写出了现代主义杰作.从60年代末期起,现代主义小说再度出现,同时后现代主义小说也接踵而来,成为现代主义小说在上世纪晚期俄罗斯文学中的变体.  相似文献   
107.
李掖平 《青年论坛》2004,(2):135-137
90年代山东女作家在小说文本形式层面的艺术探索,收获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由对女性命运和女性生存价值与意义的深切关注所决定,“写实”成为其小说创作的基本手法,但这写实并不拘泥于真实的再现,而是呈现出一种表现与再现融会贯通的深化特征。同时,她们还都能灵活自如地综合运用象征、变形、荒诞、黑色幽默等现代主义艺术技法,并善于在叙写描述中注入创作主体的主观情绪与感受,有效地拓展了小说文本的内在意蕴空间和艺术形式美的弹性与张力。  相似文献   
108.
《南京!南京!》再一次提醒我们,这样的帝国主义题材是不能用现代主义的形式来支撑的,这也说明,在成千上万的二战电影中,以现代主义的镜头和形式去展开的。总是遭受人民的口水。  相似文献   
109.
吕周聚 《理论学刊》2013,(6):113-117
受西方现代主义诗人的影响,中国现代诗人提倡诗歌的"思想知觉化"、"身体思想",追求理智与情感的融合,创作出了具有理性思辨色彩的诗歌作品,形成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智性美风格的诗歌潮流。  相似文献   
110.
艾中信,生于1915年,1937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1940年留校后又受徐悲鸿之邀在北平艺专任副教授,解放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他的艺术悟性极高,在追随徐悲鸿、吴作人先生写实风格的同时,又予以深化,走出一条与他们似而不似的道路。1943年艾中信得徐悲鸿指点,赴川西青城山过冬写生,决定了他一生以雪为主题的偏爱特性,描绘了邛崃山的皑皑白雪,在《蜀山隆冬》这幅画上凝注了极大的艺术热情。他在1947年所画的《雪中送炭》是这时期雪景画的延续。在我国油画史短暂的百年中,1937年以前,写实主义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共同一致的目标形态,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引进西方油画的早期一直到后来,一直力求在逼近自然的纯粹模仿上,题材的局限性亦很大,大多数题材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写生上。虽然30年代曾掀起过现代主义的狂飚,试图打破这片沉静,但由于战争与诸多政治、社会因素,而遁入消沉。唯有战争的因素,使得写实性绘画生生不息而日益繁盛。后受到普罗文化的影响,产生了许多直接暴露生活底层的好作品,如孙多慈的《打石工》,许幸之的《逃难者》,唐一禾的《七七号角》,艾中信的《雪中送炭》,李宗津的《北平早市》。画家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