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46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道格·桑德斯的《落脚城市》提示我们,常规意义上的贫民窟是一种"落脚城市",是移民向城市迁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过渡性空间。落脚城市对于城市化的功能要求城市规划必须超越二元论城市空间立场、承认城市空间的多样性;作为移民在城市中生存、流动的必要的城市空间,它是移民与城市精英争夺城市空间的斗争焦点和场所;作为容纳了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第三空间","落脚城市"的价值应该在极端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观念中得到尊重,并以此为契机重新观察与构建开放性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62.
强烈的孤独感和绝望感构成了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着力表现的现代人感知世界的人生困境。孤独与绝望的交响,共同合奏了人生困境与迷惘的悲沉乐章。以《变形记》和《局外人》两篇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品为例,人类生存的异化与沟通困境最为突出地催生了这两种现代人的情感,而走向死亡则成为其所选择的反抗和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63.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新时期戏剧最宝贵的探索期。探索戏剧所展现的启蒙精神经历了从社会启蒙到文化启蒙、从时代批判到历史追寻的深化,而在启蒙精神构建的同时,在美学上却选择了现代主义。从形式上看,探索戏剧似乎存在着启蒙主义与现代主义艺术精神之间的某种矛盾,但无论是启蒙精神诉求、还是现代主义选择,都建立在共同的现代性追询的本质之上,都源自内在统一的对现代性愈加自觉的探索趋动。  相似文献   
64.
新批评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梅英 《求索》2012,(3):181-183
对新批评历史地位的评价一直集中在其理论贡献方面,而忽视了它对英美现代主义诗歌及诗论的构建作用。与20世纪其他学院派理论不同,新批评是一种理论与创作紧密结合、互相生发的文学革新,它提倡作者应当收敛个性、尊重传统,重理而抑情、讲究语言和艺术形式,关注意象、隐喻和神话,最终使英语诗歌和诗论摆脱了浪漫主义传达理论的束缚,完成了英美文学的现代主义转型。  相似文献   
65.
19世纪以来,现实主义渗透到文学的每一个角落。意识流文学是在现实主义的影响下,在西方文学中出现的一个重要流派。意识流文学作家从叙事时间、叙事模式、思维模式以及心理描写等方面大胆突破,反对虚构故事情节,主张反映真实的生活,再现客体(包括人)的实在性。通过对詹姆斯.乔伊斯在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中的艺术技巧的分析对西方意识流文学的现实主义特征做了廓清,同时为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文学的转型提供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66.
本期人物金一德(1935年生)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金一德是恬淡自守的学者型艺术家,凝聚了自杭州国立艺专时代起就已明确的重学术研究的优秀传统,其严谨、朴素、激情内蕴的品格,渗透在他整个艺术生涯甚至所有艺术作品中。由于师从中国早期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先驱——倪贻德教授,他的画风尤重现代主义,特别是表现主义手法,走到了同时代很多艺术家前面。但  相似文献   
67.
黄葵 《前沿》2010,(4):162-165
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群的形成,不仅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中西文化交融及社会环境、时代精神的产物。是苦难艰辛的战争岁月和边陲相对安宁的生存环境、校园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师长理性先锋的诗学成就、丰厚坚实的创作阵地、校园积极活跃的创作氛围共同催生了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群,使他们自觉走上一条反传统、亲现代的诗歌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68.
闫顺利 《岭南学刊》2007,4(6):90-94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现代性已经终结,代之而起的是与现代性断裂的后现代性;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死了",根本不存在一个后现代性,所谓后现代性不过是现代性的激进化或现代化的第二波,因此拒绝后现代。无论是现代性主张还是后现代性主张都直指现代社会发展之弊,在解决现代性的重大后果问题上具有异工同曲之妙。他们的争论对于处在一个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背景下的中国发展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9.
徐才 《理论探讨》2002,(6):21-24
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资本主义文化中的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恶性膨胀必然要导致对传统哲学本体论承诺的失望与反叛。这一“逻辑” ,似乎是西方文化在重演着古希腊故事中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厄运 ,而后现代主义哲学则是来实现这一厄运的“逆婴”。后现代主义哲学对本体论的反叛与摧毁 ,其要害正是在哲学的极限之处对人之为人的悖论的反叛。因为人之为人的悖论决定了哲学虽然无法给出只有“上帝”才能给出的终极解释 ,但又必须追求像“上帝”那样的解释。这决非是哲学的过错和像后现代主义哲学所说的“自欺” ,而是哲学对人之为人的悖论及由此而造成的人在本体论层面的困惑与迷惘的自觉拥有和自觉承受。因此 ,消解本体论的终极关怀决非是人类应有的文化选择 ,而只能是通向非人化的快车道。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冲击 ,哲学首要的任务和根本的文化使命 ,是重塑本体论的现代诠释 ,再建本体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0.
台湾话剧从写实传统向现代主义转型是在1960年代后半期及70年代.姚一苇等戏剧家为了真实深刻地描写现实和表现人,为了给已呈衰颓迹象的台湾话剧注入活力,借鉴西方现代派戏剧并融合民族戏曲传统去求新求变,推动了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