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56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9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2篇
法律   158篇
中国共产党   420篇
中国政治   436篇
政治理论   122篇
综合类   1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郑思肖,南宋诗人,祖籍连江县透堡镇塘里村。南宋淳佑元年(1241年)出生于临安(杭州),幼年迁居苏州条坊巷(调丰巷),一心苦读孔孟书。其父郑起,坚持忧国忧民的行为准则,身先垂范,教育诗人要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相似文献   
212.
《法制博览》2011,(1):1-1
“王子安就是王勃(650-676),唐代诗人。子安是其字。绎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亦称“初唐四杰”。  相似文献   
213.
拜谒左公柳     
王彦峰 《先锋队》2013,(16):52-53
自古以来,墨客骚人对于柳的咏叹比比皆是,或咏柳喻人,或借柳缱情,或缘柳幽思,使"柳"成为中国诗歌作品中的一大靓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这首《咏柳》形象地描绘了柳树嫩绿轻柔的绰约风姿,赞  相似文献   
214.
一、税收筹划是企业的基本权利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涉税零风险的目的,在税法所运行的范围内,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组织和交易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计划和安排的过程。税收是政府聚财的最重要手段。政府征税,纳税人纳税,从古至今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国唐代诗人杜苟鹤之诗写道“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西方国家流行的有关纳税的名言为“纳税就如同死亡一样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15.
约翰·赫茨:平衡乌托邦与现实的学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翰.赫茨的"安全两难"模型在国际关系教科书上广为引用,在国际关系研究者中也已成为一种通行用法。不过他关于国际政治的大量论著鲜有关注。然而,他的著作值得受到实质性的重新评估,理由有如下三项:首先,赫茨对现实主义在20世纪50年代的兴起和发展贡献卓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提出的"现实的自由主义"概念;其次,赫茨的思想发展典型地反映出一位流亡美国的德裔犹太移民的"朝圣之旅",他见证并研究了几乎整个20世纪(甚至更远);第三,赫茨是一个先行者,他认识到新的全球挑战无法单靠古典现实主义的手段来解决,以及接受"非现实主义"见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16.
鹿门山行思     
卢苇 《传承》2008,(19):28-29
终于有了一个机会,能和几个好友同往鹿门山一游。鹿门山在襄阳城东30里,滨临汉水,不高,但很美,自古胜称隐逸之地。千百年间,遁迹其上者多多。最有名气的古人有3个,一个是隐而不出的汉末高士庞德公,一个是先隐后出复又归隐的中唐诗人孟浩然,再一个就是另类隐者晚唐诗人皮日休。庞德公不能多说,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217.
龙年三愿     
吴玲 《中国工运》2012,(2):58-58
一愿虎步龙行开新篇。晚清诗人张维屏《新雷》诗曰:“造物无情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龙腾虎跃的新年之际,我们当有新气象、新面貌,喜迎龙年,要有敢发“新雷第一声”的创新精神,以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姿态抢抓机遇,“勇脱旧毛换新羽”。  相似文献   
218.
在中国的诗歌历史中,唐诗是诗歌发展的高峰;在唐诗的发展历史中,李白、杜甫的诗歌是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在太平盛世中唱响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怀,杜甫在乱世中弹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一个豪放飘逸,一个沉郁顿挫,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两朵常开不败的奇葩。特别是从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们无穷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魅力影响了数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形成了今天中国人坚强不屈和乐观向上的灵魂。在此,我用这支拙劣的笔,走进李白的诗歌宝库,探索一下诗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以飨衷心热爱李白的千万读者。  相似文献   
219.
新中国成立之后,作为国务活动家的郭沫若,在政务之暇,为许多英雄人物谱写过一曲曲响遏行云的英雄赞歌,举凡黄继光、邱少云、杜凤瑞、安业民、向秀丽、雷锋、焦裕禄,都有郭沫若写的读之令人回肠荡气的诗篇.在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同时,郭沫若以革命家的情怀瞻仰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捐躯的英烈纪念馆、陵园,如东北的杨靖宇、四川(宜宾)的赵一曼、山西的刘胡兰,并写下一首首20世纪的新<国殇>.  相似文献   
220.
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看安全观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平与安全问题一直是国际关系理论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伴随着国际关系现实的发展变化 ,国际关系理论从古典现实主义一统天下发展到今天众多理论的百家争鸣 ,这也引起了安全观的演变。将安全观变化的探究置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框架内 ,有助于把握安全观演进的外部原因及不同安全观的理论依据 ,从而为冷战后更进一步探讨安全理论提供一个广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