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57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党的自我革命是新时代党的建设需要加以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要使新时代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实践活动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实现整体性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目标,就必须立足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实际,建构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科学理路。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党自我革命的科学理路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归纳概括:在价值维度,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动力之源;在历史维度,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优良传统构成了党自我革命的政治资源;在实践维度,党的自我革命与中国社会革命的良性互动构筑了党自我革命的实现方略。党的自我革命的科学理路建基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大坚实基础之上,反映了党勇于革故鼎新、守正出新的革命文化属性,表征了党以自我革命精神永葆自身生机活力的政治逻辑及其治理密码。  相似文献   
72.
刘红伟 《新东方》2022,(5):35-41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和实践效力,全面凸显了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行”有其逻辑理路,在理论根基上,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确立了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展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自觉。在历史主体上,作为马克思主义践行者和发展者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党的命运与这一科学理论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在实践推进上,马克思主义在党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展示出了强大生命力,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根本奥秘。  相似文献   
73.
新时代以来的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展完善,形成了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成为指导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但要看到,新时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在完善过程中存在着市场主体活力有待激发、成果共享机制仍待完善和政府与市场关系亟需厘清等现实问题,需要始终站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民立场,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推动制度完善以及适应生产力发展需求持续深化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4.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理论基础,本质上以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为实践逻辑,以把握人类文明演进规律为历史逻辑,以坚持以民为本为价值逻辑,不仅着眼于积极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时着眼于促进世界文明进步,为全人类文明发展开辟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相似文献   
75.
"坚持统一战线"、构建统一战线制度体系是党的百年奋斗一项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征程中,统一战线制度建设在不断的逻辑整合与修正中实现逻辑自洽,彰显出独特的优势与价值.同时,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推动以统一战线为底色的中国模式的成熟定型,并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和东方智慧.  相似文献   
76.
“一国两制”制度自信具有丰富内涵,要从制度理论与制度实践的对立统一、制度守正与制度创新的有机结合、信念要素与信心要素的互构分析等多重维度来加以把握。“一国两制”制度自信有其自身的生成机理,它起源于“一国两制”可触的实践成果、生发于“一国两制”清晰的观念图式、坚定于“一国两制”深刻的逻辑必然。要想厚植“一国两制”制度自信,首先,要通过“一国两制”可触实践成果的精彩叙事以形成对“一国两制”制度自信的认知共鸣;其次,要通过有效揭示“一国两制”清晰的观念图式以增进对“一国两制”制度自信的理性认同;最后,要通过透彻阐析“一国两制”深刻的逻辑必然以养成对“一国两制”制度自信的坚定意志。  相似文献   
7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是基于新时代“两步走”发展战略而提出的崭新课题。厘清这一“新的结合”的可能性、必然性、必要性,深刻理解其价值定位,不断探索其实践路径,有助于我们全方位立体式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认识,对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大使命。“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就是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既是对思政课建设基本经验的传承与发扬,同时也体现了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善用“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思政课发展的鲜明特色。要厘清“大思政课”的深刻内涵,把握“大思政课”的时代价值,明确“大思政课”的建设理路,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进而更好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更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7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把握中华民族需求,引导民族实现自身发展的一系列伟大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从哲学角度深入分析这一道路,发掘其内在的哲学理路是历史客观规律性与主体实践性的统一,是追求人民幸福的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它既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与自信,又为重塑社会主义的力量和形象、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新方案做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