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55篇
工人农民   143篇
世界政治   1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6篇
法律   704篇
中国共产党   1498篇
中国政治   1964篇
政治理论   436篇
综合类   43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419篇
  2013年   462篇
  2012年   507篇
  2011年   636篇
  2010年   577篇
  2009年   507篇
  2008年   601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原因之一是忽视了道德教育之固有的主体性本质。本文分析了提倡以人为本道德教育观念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实施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92.
法律生命论     
法的存在可分为两部分实在法只是法的"肉体"的存在;而赋予法律以"生命力"的是法的"社会性"存在,即法律在现实中切实得到公正施行与普遍遵守,违法者切实得到法律的追究与制裁.一句话,法的生命源于法的社会性,在于法的实践与发展,在于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的各个环节.而法的实践必须与人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本质上,法是"属人"的,它应该是维护人的自由、解放与发展的工具和重要保障力量.这是法的实践性和发展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93.
一个学者的学术生命的成长,常常是跟她的生活史相联的.无论是作为一位教育学家的叶澜,还是作为教育家的叶澜,她的许多思想的原点都可以在她的生活中觅得足迹.经过多年的潜心追寻,在对不同学科广泛涉猎的基础上,叶澜将对教育的种种理解回到"人的生命"这个思考原点上.立足于"生命·实践"这样一个原点,叶澜为我们展现了中国教育学重建的一条可能的道路,从而在新世纪世界教育与教育学发展的历程中贡献了丰富鲜活的中国教育经验,走出了一条鲜明独特的中国教育学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994.
《公安研究》2012,(12):27-27
张锋、陈晓阳在《齐鲁学刊》2012年第2期撰文认为,当代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凸显,使人们对传统的生命伦理观越来越关注,也对生态文明的精神内涵赋予了多样化的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向来重视生命的价值,它以贵生的精神看待生命,以仁爱的精神关注生命,并以平等的精神对待宇宙间各个生命的价值,重视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命伦理精神,探索其与生态文明精神内涵的本质联系,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左玮玮  汤捷 《中国发展》2012,12(1):42-45
生命是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教育的原点,是教育研究之本源所在。该文试图客观地对中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生命价值认知的现状进行剖析,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96.
1968年12月5日凌晨,北京上空的一次飞机失事不但让周恩来流下了眼泪,更让中国的国防科技建设受到重创。著名空气动力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之一郭永怀在这场事故中壮烈牺牲了。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23名科技工作者颁发了每枚  相似文献   
997.
谈生命     
冰心 《学习导报》2012,(21):62-62
我不知道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生命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  相似文献   
998.
对话陈忠实     
陈忠实,汉族,1942年8月出生,陕西西安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中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80余篇,报告文学、散文以及创作漫谈300余篇。长篇小说《白鹿原》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相似文献   
999.
生命现的变革依赖于生命诠释方法论的变革.马克思在人的生命之理解和解释的思想前提、理解维度、思维方式和解释原则等方面都实现了历史变革,由此,他也创建了自己生命哲学思想的实践生成论的生命理解范式.作为一种生命哲学研究传统,实践生成论的生命理解范式以“现实的人”为基本思想前提,以人的“双重生命存在”及“双重生命本质”为主要理解维度,以“现实的生命认知原则”与“超越的生命理解原则”内在统一的“实践观点”为其生命观的思维方式,而以“实践生成性原则”为主要生命解释原则.实践生成论的生命理解范式,不仅是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的基本方法论前提,而且是马克思哲学及其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内容,同时也为现代生命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合理的生命诠释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00.
曹诗图  韩国威 《理论月刊》2012,(6):156-158,175
"基础存在论"是海德格尔哲学的重要基石之一。超越主客分立,用现象学的方法对"在"的研究来取代对"在者"的研究,建立有根的本体论,这是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哲学研究贯彻始终的基本原则。运用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与"诗意地栖居"的观点,对旅游的本质进行深度解读,认为"诗意地栖居"是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中的思想精髓,是海德格尔对人的终极关怀;"诗意地栖居"是旅游的理想追求,其实质是人对生命自由和谐的追求;而旅游的本质则是人对生命自由和谐的追求或异地身心自由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