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4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2篇
各国政治   135篇
工人农民   289篇
世界政治   5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3篇
法律   2161篇
中国共产党   7254篇
中国政治   10365篇
政治理论   1951篇
综合类   261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379篇
  2022年   512篇
  2021年   609篇
  2020年   826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325篇
  2016年   571篇
  2015年   1028篇
  2014年   2996篇
  2013年   3131篇
  2012年   2385篇
  2011年   2149篇
  2010年   2057篇
  2009年   1956篇
  2008年   2127篇
  2007年   1084篇
  2006年   912篇
  2005年   600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以人为本 塑造现代城市街道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凤元利  刘仁义 《当代建设》2003,(6):19-19,35
街道作为城市肌体的脉络,早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舞台,其发展演化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形态和规模以及人类生活方式与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对街道的物质形态和空间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重塑现代城市的街道空间,已成为城市设计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2.
民族生态审美叙事的关键是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交合互动 ,它在正义性原则指导下可保证民族生存与文化具有可持续生存指标 ,一种吸收变革而不丧失认同性活力的能指 ,从而使人与自然及民族间的交往灵活地进行。进而 ,在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等“多重隐喻”的功能交合辐射的过程中 ,人类超越自身而形成把握实在意义的方式与前景 ,最终形成对科技导致的生态危机与民族冲突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3.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的政策,确保我市退耕还林健康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4]34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完善我市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问题通知如下:一、补助方式和标准。坚持退耕还林的方针政策,国家无偿向退耕户提供粮食补助的标准不变。从2004年起,补助方式由供应粮食改为折算成现金发放,按每斤粮食0.75元(其中0.70元为粮食补助资金,0.05元为补助粮食调运费)标准计算发放给退耕户。2003年度退耕还林补助粮食尚未供应部分,按此标准折算成现金发放。  相似文献   
144.
绿色医学     
一、引言 回归自然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 .从本质上说,它是对人类与自然日益不协调的反叛.回归自然,既是一种先进的健康理念,更是一种科学的行为方式.从人类的衣食住行看,回归自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从"衣"看,人们经历了从穿布衣到穿化纤衣的过程,现在又时髦地穿布衣了;从"食"看,人们经历了以吃素为主到以吃荤为主的过程,现在又倾向于以吃素为主了;从"住"看,人们经历了从住土屋、木屋到住楼房的过程,现在已有一些城里人出去旅游住木屋、草屋了;从"行"看,人们经历了从走路、骑自行车到坐小汽车的过程,现在城里有些人已选择以步代车了.医学的发展也是这样,经历了从自然医学到非自然医学的过程,现在又有回归自然医学的趋势了.当然,从现代非自然医学回归到自然医学,这里的自然医学已不是原始的自然医学,而是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自然医学,是一种高层次的自然医学,特定命名为绿色医学(Green Medicine).  相似文献   
145.
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经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基于对现实相关案例的分析,生态补偿应以农业的生态价值为依据,同时应进行更适宜的制度创新来解决西部农业的生态问题,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6.
SARS的出现,再一次表明了人和自然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生态因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然自然的自我演变以及人化自然,归根到底都必须遵从同一生态规律。否则,就会遭到自然规律的报复。尽管目前还不能明确SARS病毒的最终来源,但是它的产生无疑是自然对人类生存方式的一种报复。所以,人类应当善待自然,正确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人化自然始终处在一定的阈限之内,使人工再造自然成为一种现代意识。为此正确地解读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解决目前人类生存危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7.
生态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生态女性主义探讨了控制自然与控制女性之间的联系 ,其理论既是“女性的” ,又是“生态的” ;同时它又超越了两者。与文化领域内的生态女性主义相呼应 ,文学领域内也将诞生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旨在以解放女性和拯救自然为使命 ,探讨文学中双重统治的联系 ,深化对父权制文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8.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生态文明内涵及历史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连国 《青年论坛》2005,26(3):8-11
生态文明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也是其历史定位。这是因为,现代性危机说明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都是必然被超越的,人类将进入生态文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生态文明的内涵;把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型,以生态文明为内涵的现代化必须建设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49.
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鸿 《思想战线》2005,31(5):78-82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在地球环境的生态适应过程中,人类不断创造适应生存环境的生态文化。但随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尖锐化,创造新的生态文化,与环境协调发展、和谐共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0.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安全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