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7篇
  免费   38篇
各国政治   28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8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8篇
法律   427篇
中国共产党   366篇
中国政治   613篇
政治理论   127篇
综合类   30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应有之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包括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指出了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内涵。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需要从党委政府和企业家等多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2.
<正>举贤才、政通达、富国家、行教化是理国之大经。人才是国家的栋梁,百姓是国家的主体,一个国家集聚了栋梁之才,赢得了兆民之心,则政令通达,社会和谐安定。所以曾国藩说:为政之要,千条万缕,而大纲必在得人。自古以来,作为普通百姓,如有术业专攻、一技之长,当然是公认的人才,但是作为领导者,则应该能够选拔、任用人才并能善用众人和管理众人之事,才可配称为有才能的领导。古代,不受尺璧寸珠而视贤才为国之宝者,才称其为明主;当今,  相似文献   
193.
公众用公物用于公众服务或者至少服务于不特定多数人,其非排他性和非市场竞争性,使得公众用公物成为名符其实的公用物。公众用公物易受到损害,应该真法律上对其保护,但是我国立法尚不足以对公众用公物的损害进行完好的保护,因而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公众用公物的理论来对其进行保护,并对其造成的损害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194.
论碳排放权的物权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科学和经济学中对碳排放的研究是民法研究碳排放权的基础。大气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使碳排放进入物权法调整视野。物权法一方面保护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碳排放,一方面限制超出环境容纳能力、净化能力的碳排放。对于具有公共性的大气环境资源,法律一般不规定这类资源的所有权问题,而是重在资源的利用。在现有物权法体系下,大气环境资源应是物权法上特殊的物,碳排放权是对大气环境资源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性质是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195.
赵少峰  陈德正 《前沿》2012,(9):188-191
晚清中外文化交汇过程中,西方传教士出版的历史期刊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古典史学的内容。荷马、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等一批史学家及其著作被介绍过来,对宋恕、康有为、梁启超等晚清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传教士将古典史学译介过来,是为了证明西方也有可以和中国相媲美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探讨古典史学译介的原因和内容,是认识中外史学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6.
一、传统文化在近现代的“两次危机” 传统文化在中国近现代遭遇到两次“危机”。这两次危机的产生,与其说是传统文化自身的危机,不如说是近现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误置”。  相似文献   
197.
晚清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为追求富强,花费巨额资金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然而,由于整个官场吏治腐败得不到肃清,这些企业内部也相应存在着盲目决策、任用私人、管理混乱、贪污舞弊等弊端,使企业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导致洋务运动走向失败。这段史实,为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处理政治改革与发展经济的关系这一关键的问题,提出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8.
试析丢失枪支不报罪的几个疑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丢失枪支不报罪,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而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对本罪的构成要件的理解,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分歧。本文拟对其中三个疑难问题展开分析,以就教各位同仁。 一、如何确定究竟是及时报告还是不及时报告 “不及时报告”,是指行为人丢失枪支以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的规定,不立即报告。  相似文献   
199.
百年之前,晚清帝国最高权力的掌握者——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在20个小时内相继死亡。假如光绪帝不是死于慈禧之前,哪怕多活一天,他会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0.
佚名 《法制博览》2008,(23):50-52
崇祯十五年(1641年),明清在关外最后一次决定双方命运的大会战,持续了三年之久的松山之战结束。清军大获全胜,而明军十三万人全军覆没不说,崇祯皇帝倚为干城,天下士子向往的楷模,明方前敌总指挥洪承畴大人竞也殉国了。不单皇上专门为洪承畴在京师招魂七天,做了祭文来追悼他,很多名流学子都是眼含热泪的做了诗词文章来纪念洪大人,大明全国上下一派“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的凄惨景象。直到数年后大清摄政王多尔衮进入北京,善良的人们才发现洪大人原来没死,此后带领大清灭明的引路人恰恰就是这位洪大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