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65篇
中国政治   68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1894年日本挑起的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它的酝酿为时已久,远在明治维新以前,就有人狂热地鼓吹侵略中国,然而,战争的结果却让中国和当时的列强都瞠目结舌,堂堂天朝上国居然如此不堪一击,败在了日本人手下,也因此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现在110多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燃尽,然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给我们的反思还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192.
1951年,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一大批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祖国和人民犯有罪行的反革命分子相继归案,并得到应有的惩罚。其中,早在中日甲午战争时即已投敌叛国的大连地区最大的汉奸刘雨田和张本政,是此次镇反运动中追溯最为久远的历史反革命。  相似文献   
193.
甲午战争期间,清廷驻外使节宋育仁提出了一个奇袭日本本土的计划,如果此计划得以实施,那么,战争将可能是另外一个结局—— 宋育仁(1858—1931),清末著名维新思想家、活动家,时人誉之“谈新政最早,治经术最深,著作等身,名满天下”,其思想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教育、出版、军事外交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94.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甲午战争后日本侵略者霸占台湾50年,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台湾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和祖国大陆的各族儿女一样,从未屈服于日本殖民者的残暴统治,他们奋起反抗,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给日本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泰雅人发动的震惊中外的雾社起义。  相似文献   
195.
《法制博览》2010,(4):55-55
无意中在网上浏览到了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海军司令官伊东佑亨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劝降信,尽管也读过像《与陈伯之书》之类的劝降信,但是,这封劝降信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信中说:“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通变之所由致也。”  相似文献   
196.
宪政改革要成功须依赖广大人民的参与和支持 1908年,中国清政府出台了第一部宪法性的文件——《钦定宪法大纲》。这部大纲是一部很糟糕的宪法,但它毕竟标志了中国宪政的起步,代表了从1840年以来半个多世纪思想的积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不断求索着民族的命运,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中国被小小的日本国打败,这对知识分子的震动尤其大。  相似文献   
197.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稳定共同体,是进入近代,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以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8.
中国古代文献对今日本海的称谓有一个变化过程,即从先秦至隋唐的模糊称谓到元朝具有明确方位和海洋特征的“鲸海”、“东海”等称谓,“东海”之称一直沿用到19世纪末。“日本海”之称则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开始大量使用,这与当时国际局势特别是东北亚各国实力消长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文献有关“东海”的称谓出自中国中心的传统地理观念,无法成为此海域名称之争的直接依据,但对了解历史称谓的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应包括三个当事国;要充分尊重历史传统;注意反映海域特色;还应合理照顾有关各方的现实利益。  相似文献   
199.
更正     
读晚清史,心情常常沉重而又苦涩,下面两件事就具有这样的“效果”。1894年8月1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给大清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和灾难性的后果。清国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又不得不签下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相似文献   
200.
甲午战争是后清流崛起的历史契机,也是后清流最活跃的历史阶段。作为一股政治力量,清流在整个甲午战争中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清流在战前积极主战,力促清廷对日作战;战争爆发后,"抑淮崇湘"、极力扳倒李鸿章、改组枢府,虽经努力部分实现目标,但却无补于战局;战后,虽然提出了一些正确的主张,但已无力改变清廷主和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