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法律   79篇
中国政治   15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案例资料 某年9月15日,在上海市某小区居民出租屋内发现1男1女死亡。经调查,男性死者陈某和女性死者靳某为男女朋友关系。  相似文献   
52.
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毒品缴获物中甲基苯丙胺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发现:样品制备和仪器分析的定量分析流程中的不确定度分量是主要影响因素;甲基苯丙胺含量在由2%减少至1%的过程中,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的增长趋势会加快。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利用PMK methyl glycidate来合成胡椒基甲基酮(piperonyl methyl ketone,PMK),可进一步合成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本文首次报道了中国大陆出现的PMK methyl glycidate,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核磁共振(NMR)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分析与确证。方法样品分别用甲醇和DMSO-d6提取后,使用GC-MS和NMR进行检测。结果通过GC-MS分析测得化合物的质谱特征碎片和保留时间信息,并对氢谱碳谱的信号峰进行归属,确定了化合物结构。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能用于PMK methyl glycidate的检验。  相似文献   
54.
对涉嫌吸毒人员毛发样本中的甲基苯丙胺含量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将毛发样本清洗、定量称取、研磨提取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分析甲基苯丙胺含量。基于样本处理程序及外标单点定量法数学模型,分析毛发中甲基苯丙胺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并进行分量评定及合成不确定度计算。本方法检测毛发中甲基苯丙胺含量为0.264 ng/mg,结果的合成相对不确定度为4.0%,引入各项不确定度分量的因素贡献大小顺序为:甲基苯丙胺标准工作溶液浓度>检测重复性>标准工作溶液移取体积>提取溶剂移取体积>检材称取质量。本研究从人员操作、仪器设备和实验环境等方面评定了毛发中甲基苯丙胺含量的不确定度,提高了检验结果科学性和表述严谨性,有利于为涉毒案件的执法和审判提供坚实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55.
1案情简介 某年7月18日,一年轻女子死于一农家乐院内卡拉OK厅。尸表检查未见致命性机械性损伤痕迹,死亡原因待查。尸体解剖提取胃内容物和心血进行毒品的定性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56.
罗芳 《刑事技术》2011,(1):16-18
目的研究尿液中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吗啡、海洛因的检验方法;方法时间编程和串联质谱技术联合分析;结果分析时间被划分成4个阶段,在每个阶段按照目标物的结构和性质确定母离子和碰撞诱导电压得到相应的子离子碎片信息;结论串联质谱和时间编程的联合分析不仅能有效的排除体内大量内源物的干扰并能同时分析多种物质,此方法应用于实际检案中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甲基苯丙胺(MA)与HIV-Tat蛋白协同作用致大鼠相关脑区活性氧(R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探讨协同作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MA组(10mg/kg MA,每日两次腹腔注射,连续4d)、HIV-Tat组(10μg HIV-Tat注入大鼠脑纹状体)和MA+HIV-Tat组(按MA组注射MA 4d后按HIV-Tat组注入HIV-Tat);对照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或纹状体内注射.各组大鼠分别于注射结束后48h和7d处死,取各脑区脑组织制作匀浆;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ROS含量,酶标仪检测GSH-PX和SOD吸光度,再根据蛋白质的浓度分别计算其活力.结果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脑区ROS含量有不同程度增高,GSH-PX和SOD活力则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A+ HIV-Tat组与MA组和HIV-Tat组比较,ROS含量升高显著,GSH-PX和SOD活力下降明显(P<0.01).结论 MA和HIV-Tat协同作用能够产生大量的ROS,并降低GSH-PX和SOD的活力,揭示ROS、GSH-PX和SOD参与了MA与HIV-Tat的协同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比较家兔单独静脉注射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及二种药物联合静注时的毒物代谢动力学过程,评价二种药物毒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方法单用甲基苯丙胺组以3mg/kg剂量家兔静脉注射甲基苯丙胺,单用氯胺酮组以30mg/kg剂量家兔静脉注射氯胺酮,合用组以相同剂量同时注射两种药物。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浆标本,测定各时间点药物浓度,WinNonLin软件拟合毒代动力学房室模型并计算参数。结果甲基苯丙胺在家兔体内的毒代动力学过程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单室模型,合用氯胺酮后不改变其模型类型。氯胺酮在家兔体内的毒代动力学过程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单室模型,合用甲基苯丙胺后符合二室模型。结论甲基苯丙胺和氯胺酮可以相互延缓其在体内的消除过程,增加彼此在体内的吸收,从而延长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59.
孙聪 《中国检察官》2010,(24):66-69
一、基本案情 2010年3月17日晚,在绍兴县钱清镇某宾馆附近路段,民警搜查被告人姚某某所乘坐的出租车时,当场从姚某某身上缴获所携带的5包毒品。经鉴定,该5包毒品中均含有甲基苯丙胺成分,其中两小包为麻古毒品(共计197粒),另外三小包为冰毒(共计1克多),总重量为19.4克。姚某某对其持有上述毒品的事实供认不讳.但对持有毒品的动机却辩称:应朋友阿军之邀,  相似文献   
60.
GC法检测血液和尿液中甲基苯丙胺和咖啡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尿中甲基苯丙胺和咖啡因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GC/NPD技术,以4-苯基丁胺为内标,直接碱化,用氯仿提取,三氟乙酸酐衍生化,8CB熔融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分析。结果生物样品中甲基苯丙胺与咖啡因在0.012—7.5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S/N=3)依次为1.2ng/mL,0.6ng/mL(血);1.6ng/mL,0.8ng/mL(尿)。苯丙胺在0.017—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1.6mg/mL(血),3.2ng/mL(尿)。所有样本回收率均大于85%。结论本方法准确、灵敏,适用于血、尿中甲基苯丙胺及其代谢物苯丙胺的三氟乙酸酐衍生化物和咖啡因的同时检测,为判定滥用毒品种类、追查毒品来源以及研究生物体内甲基苯丙胺和咖啡因的交互影响提供了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