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英语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英语变体。在进行汉译英的翻译过程中,究竟是遵循异化还是归化原则成为翻译界争论的热点。本文作者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了三种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2.
彭莉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6):119-119,121
文化缺省指的是同一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被双方作为共享而省略的文化背景知识。文化缺省的存在是妨碍跨文化言语交际顺利进行的障碍。翻译者应该意识到文化缺省,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本文探讨翻译中文化缺省及其认知图式,并提出对其翻译应以“直译加注”为主,其它翻译方法为辅。  相似文献   
23.
语言的认知表达功能决定了不同语言之间总体上是可译的;而语言的美学功能和文化功能又分别与绝对不可译和相对不可译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利用语言主要是利用语言的认知表达功能,语言的文化功能和美学功能是伴随语言的认知表达功能得以实现的,因而是局部的。因此,绝大多数语篇总体上是可译的,但同时也是存在着局部的不可译性。因此,不可译翻译不仅要译出原文的形象、喻义,还要译出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24.
徐普 《法国研究》2011,(2):67-75
本文拟就安托瓦纳·贝尔曼(Antoine Berman)翻译理论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梳理。贝尔曼被认为是个“直译派”理论家,他的“直译”观与其“翻译伦理”有着紧密联系:后者为前者的出发点,前者为后者的旨归。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贝氏“翻译伦理”也不乏模糊之处。  相似文献   
25.
鲁迅提倡"直译"之法,表面看来是对"近世名人"即林纾等人的反驳,但其实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原因,本文即从语言、文体、"译经意识"以及时代转型等四个方面进行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从全球变暖的气候挑战谈起,作者认为源自西方的物质主义文化已引发全局性危机,而中国传统的道德竞争秩序能为挽救危机作出自己的贡献,进而成为中国软崛起的一个契机。本刊作为一家之言发表,希望引起读者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27.
罕燕 《今日民族》2013,(6):53-53
帕腊荼莎节(直译为舂茶节),也称凯努斑朵节(直译为玉米苗节),是景颇族群众以育玉米、舂春茶和对山歌为形式的社交聚会活动。主要流传于中国境内的盈江县卡场镇周边至缅甸伊洛瓦底江以东的景颇族地区,每年的春季举行,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关于帕腊荼莎节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似文献   
28.
文章共分为四部分,前三部分分别从音美,形美,意美三个方面对《红楼梦》第三回的两个英译版本进行了比较,最后结论部分具体分析了两个译本风格及语言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9.
直译和意译是古今中外翻译界长期争论而至今未能解决的一个问题。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过去的翻译家普遍认为语言和思想(意义)是统一体,语言是形式而思想是内容,但是,在翻译中要求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都一致是不可能的,因而产生了形式与内容的矛盾问题,也就是直译与意译的矛盾问题。现代的科学发展证明语言与思想并不是统一体,两者并不构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语言只不过是表达思想的一种符号系统。翻译就是以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表达同一的思想。两种语言符号之间直接进行对等的转换是不可能的。任何翻译都必须经过(1)语言符号还原为思想(理解),(2)思想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符号(表达)这两个步骤。这样,就比较容易地解决翻译中长期存在的形式与内容的矛盾问题;直译与意译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30.
中式菜单英译问题由来已久。虽已有许多民间的英译本流传国内、外,但大多翻译粗俗不堪、良莠不齐。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把正式规范中式菜单英译问题提到议事日程,最终公布《中文菜单英文译法》手册。本文从《中文菜单英文译法》遵从的翻译原则出发,解读其翻译方法,评述其翻译的价值取向,即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中式菜单的英译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展示中国特色饮食文化,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互补、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