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26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8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0篇
法律   608篇
中国共产党   302篇
中国政治   519篇
政治理论   154篇
综合类   27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流动人口犯罪率居高不下,其重要原因就是相对剥夺感的产生,而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严重受损导致相对剥夺感强烈加剧,最终引发了犯罪。因此,建构流动人口权益保障机制,防止相对剥夺感加剧,对减少预防流动人口犯罪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2.
刘衍永 《湖湘论坛》2002,15(1):30-31,67
所谓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体,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且指导自身行为的道德准则的总和。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从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从社会和个体的层面、角度相对地区分为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社会道德表现为道德的宏观层面,个体道德体现为道德的微观层面。个体道德建构也就是个人道德上的实现过程,它是通过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道德内化来完成的。通过这种内化,个体确证自我作为道德主体的存在,显示自我的道德个性。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社会道德的学习和认同,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  相似文献   
123.
论司法裁判的事实根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玉萍 《法学论坛》2000,15(3):81-86
司法裁判的事实根据中的"事实"如何理解和操作,是司法公正内涵中的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审判制度及审判方式改革成功与否的前提和基础.对此,世界各国司法理论和实务都备加关注.我国法学界长期坚持的"客观真实"标准在理论和实践中均产生了许多问题,因而,适应当前司法改革的需要,重新界定司法裁判的事实标准已成为必然趋势.笔者认为,"法律真实"应成为我国司法裁判的事实根据.  相似文献   
124.
由于刑法个别条文规定的不明确性等原因,造成了司法实践中对刑法第17条第2款理解的不统一,直接影响了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对某些犯罪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这一根本性问题的把握.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建议,将奸淫幼女、绑架、劫持航空器、决水、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纳入该款之中.  相似文献   
125.
美国“201条款”与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以国内贸易法“2 0 1条款”为依据 ,掀起了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美国的“2 0 1条款”与WTO的“保障措施协定”存在抵触。钢铁贸易保护是一种单边主义行为 ,将对世界贸易组织的稳定带来巨大的冲击。中国必须作出应对的战略选择 ,维护国家经济主权  相似文献   
126.
传媒是传播信息的媒介或方式,表达自由始终是传媒价值选择之核心。司法是法定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性活动,司法的核心价值观应当体现为对公正的不懈追求。传媒适当监督司法,有利于司法公开和司法民主,但传媒监督异化也会影响司法公正的实现。对传媒与司法的冲突平衡中,逐渐形成了司法对传媒宽容论与抑制论两种倾向。中国语境下司法对传媒无法过度宽容,亦无理由过度抑制,在司法对传媒激进的抑制与消极的宽容之间,相对合理主义可以为问题解决提供一种可能的范式,我们应当通过实现传媒自由基础上的自我克制与司法独立基础上的程序正当来衡平传媒与司法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7.
环境集体抗争的处理应以法律规制为主,非法律途径的处理具有暂时性、不稳定性的特点。相对剥夺感是集体抗争产生的根本原因,法律失灵是推动要素。要想从根本上消除抗争,就必须遵循生态文明理念抑制相对剥夺感的产生,遵循合法行政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比例原则、风险预防原则和私力救济先导、公力救济保障的原则,从保障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三个层面完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8.
量刑程序的改革正在我国法院试点并推进,为了促使这一改革健康深入地进行,关注程序改革面临着的系列理论分歧。笔者从量刑规范与量刑程序的改革孰重、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是否完全分离、被害人是否参与量刑、量刑程序公正与诉讼效率如何兼顾四方面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以探求真正适合我国的量刑程序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29.
蒋人杰 《法制与社会》2011,(18):246-248
在传统的民事权利能力制度中,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而胎儿尚未出生,因此不享有权利能力。但是这就造成了处于胎儿阶段的生物体的许多权益无法得到保护或者使因侵权造成的伤害的索赔最佳时间丧失。本文拟通过列举目前世界上对胎儿权益保护的立法例和学说,完善胎儿权益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30.
"情况说明"随着司法实践的需要应运而生,从"两个证据规定"开始,刑事诉讼的规范层面开始将其纳入法条,然而在接下来包括2013年《刑事诉讼法》和《高检规则》等规范中,"情况说明"的证据能力一直摇摆在承认与否定之间。在理论的维度里,关于"情况说明"是否具有证据能力的讨论从未终止。反对者的观点太过注重证据的法定形式,且"一刀切"的做法太过武断。赞同者将"情况说明"进行类型化分析,可以有助于把握每一类"情况说明"的特点,然而"相对否定派"和"相对肯定派"在对待"程序类情况说明"和"证据类情况说明"的证据能力时出现了分歧,其中"相对否定派"未能准确把握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