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20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4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295篇
中国共产党   269篇
中国政治   516篇
政治理论   109篇
综合类   18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心灵好似一架天平。名誉地位、七情六欲、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等条件的变化.都会引起这架天平的失衡。天平长期摇摆不定和严重倾斜.会损害天平的刀片和梁柱,轻则降低灵敏度,重则_失去衡量的功能。同样,人的心理长期得不到平衡,就会滋生疾病.缩短寿命。因此保持心灵平衡是健康长寿的基本保证。而平衡心灵的法码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相似文献   
2.
廖中洪 《时代法学》2007,5(1):15-19
“国家的凝聚力和国民对她的忠诚,取决于国家保证个人福祉的能力,热爱国家是由于她得到好处的结果”(英国:埃里.凯杜里语)。而国家保证个人福祉最重要的手段是实现法律的价值,保护人们的权利和自由,满足人们对社会正义的期望。执行是诉讼程序的最后阶段,是保障审判确认的权利义务得以最终实现的主要途径,如果法院的生效判决长期得不到有效执行,那么,人们可能就会对法律效力失去信心,更谈不上在整个社会形成对法律的信仰。因此,研究我国执行程序方面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正基于此,本刊编辑部组织了西南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教研室的田平安教授、廖中洪教授、季卫东教授、徐昕教授等部分专家、学者,对我国现行民事执行程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从法学理论或司法实践的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期望从国内外关于解决这一问题的经验教训中寻找启示,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不过,这一特别策划的目的更在于,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或制定单独的民事强制执行法提供智力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4.
阳敏 《南风窗》2007,(3):82-84
在中国的环境里,要保住对自由主义的一些信念,应该是从低调开始,要不然很难保住民主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宋洁 《党史文苑》2006,(6):20-21
新中国建国初期,党领导了旨在提高农民识字能力的扫盲运动.这个运动伴随着"速成识字法"的推广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了两次高潮.在农村扫盲运动中,采用了结合农村实际和贴近农民生活的灵活多样的方法,成功地在短时间内较大幅度地改变了农民不识字的现状.这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项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50多年前,在解放战争最紧张的日子里,党中央为加强新华社编辑业务工作,充分发挥其党的“耳目喉舌”的重要作用,抽调范长江、陈克寒、石西民、吴冷西、朱穆之、方实、田林、温济泽、廖盖隆、余宗彦、曾彦修、计惜英等20多位青年人进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驻地西柏坡,组成一个具有核心作用的编辑部。从此,这个由一群朝气蓬勃、精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对政府公关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入认识政府公共关系在整合社会关系和协调矛盾冲突中的有效性,合理定位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目标,正确把握政府公共关系工作开展的着力点,对于新形势下政府公关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转刑案件是指民事、民间纠纷因处理不当或矛盾激化而转化为刑事案件。民转刑案件具有突发性、反复性、复杂性等特征。其成因主要在于日常生活矛盾的长期积累而得不到合理解决。文章对此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季卫东  徐昕 《时代法学》2007,5(1):20-28
“国家的凝聚力和国民对她的忠诚,取决于国家保证个人福祉的能力,热爱国家是由于她得到好处的结果”(英国:埃里.凯杜里语)。而国家保证个人福祉最重要的手段是实现法律的价值,保护人们的权利和自由,满足人们对社会正义的期望。执行是诉讼程序的最后阶段,是保障审判确认的权利义务得以最终实现的主要途径,如果法院的生效判决长期得不到有效执行,那么,人们可能就会对法律效力失去信心,更谈不上在整个社会形成对法律的信仰。因此,研究我国执行程序方面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正基于此,本刊编辑部组织了西南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教研室的田平安教授、廖中洪教授、季卫东教授、徐昕教授等部分专家、学者,对我国现行民事执行程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从法学理论或司法实践的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期望从国内外关于解决这一问题的经验教训中寻找启示,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不过,这一特别策划的目的更在于,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或制定单独的民事强制执行法提供智力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汪明亮 《现代法学》2006,28(6):172-179
媒体对定罪量刑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以舆论为中介,其作用机制表现为:媒体传播引发舆论,舆论会带来民愤与民怜两方面效果,民愤与民怜成为影响定罪量刑的两大因素。媒体对定罪量刑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程度受刑事立法、媒体和司法制度等方面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