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5篇
  免费   38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34篇
世界政治   99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1176篇
中国共产党   187篇
中国政治   262篇
政治理论   63篇
综合类   25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汤涛 《世纪桥》2010,(20):7-11
首先将[3]的双二项风险模型推广到带干扰项的一种新模型,然后讨论了赢余过程的性质,并利用鞅的方法得出了破产概率所满足的Lundberg不等式及其一般公式。  相似文献   
912.
<正>过去数十年来,底特律一直深受财政管理不善、腐败横行和政治问题等困扰,2013年7月,底特律正式宣布破产,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申请破产的最大城市。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座闻名世界的"汽车之城"终于走出了破产阴霾,重现生机。2014年12月10日,底特律宣布结束破产保护,"满血"复活。从"汽车之都"到"破产之城"底特律曾被誉为美国"汽车之城"。作为五大湖地区仅次于芝加哥的第二大工业城市,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美国  相似文献   
913.
2009年第8号“莫拉克”强台风给我国台湾及大陆沿海造成的灾害让人们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在一般人看来。强台风造成的损失属于不可抗力。而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法院审结的一宗由“莫拉克”台风引发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打破了人们的惯常思维。告知人们台风是否属于“不可抗力”要视情而定——  相似文献   
914.
915.
杨兢 《法制与经济》2001,(12):37-40
一、问题的提出——郑百文重组与公司重整2000年3月3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郑百文公司破产还债。正当许多人认为郑百文公司将成为上市公司中的第一家破产的公司时,2000年11月30日,郑百文董事会宣布其资产重组方案已获公司董事会通过。12月2日,郑百文公司在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公司推出与山东三联集团的重组方案,  相似文献   
916.
917.
周镔 《中国公证》2010,(9):26-29
2008年,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华尔街“金融海啸”。由此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消除和降低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场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现代经济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低效和不到位。  相似文献   
918.
问答面对面     
“城区一些破产企业的职工生活区,由于缺乏维修资金,年久失修,许多房屋及下水道、道路等损坏严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请问政府提出的加快老旧小区改造的一系列措施何时真正落到实处?”合肥市蜀山区人大代表夏峰询问。  相似文献   
919.
吕玫萱  李婧 《长白学刊》2013,(4):102-105
破产制度以事后视角为前提,通过创设一种在清算程序和重整程序中进行选择的运行机制,旨在实现事前激励持续经营和事后最大化资产价值的效率均衡,其终极效率目标在于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和社会福利增进最大。但是因为存在界定企业是否有经济效率这一难题,破产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无经济效率的企业被重整和有经济效率的企业被清算两类错误,为了解决这两类错误,法定重整制度作为一种政府规制手段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20.
我国诽谤罪条款在实践中常被滥用,既不利于公民言论自由权的行使,又不利于名誉权的保护。我国诽谤罪条款的滥用主要原因有:法益理解含混不清,诽谤罪免责条款的缺失,自诉与公诉界限不清,侮辱罪与诽谤罪界限不清。为了防止诽谤罪条款的滥用,应当重新理解诽谤罪的保护法益,并修改诽谤罪的刑法条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