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7篇
  免费   40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31篇
世界政治   8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001篇
中国共产党   197篇
中国政治   242篇
政治理论   53篇
综合类   2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民主与法制》2013,(31):64-64
卢晓琳读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二十五条,对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及顺位作了严格要求:(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四)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申请宣告公民死亡的利害关系人不得越位,但对于上一顺位利害关系人缺位时,后一顺位利害关系人如何递补并未规定。  相似文献   
162.
破产原本属于私法上的财产处分与债务公平清偿的行为。但对于进入破产程序的跨国金融机构而言,因其在业务上呈现出跨国的性质,那么在一国的破产宣告必然会影响到位于其它国家领土上的财产的法律地位。在国际私法上跨国金融机构破产案件的管辖权问题引起了诸多争议,但迄今未有统一的国际立法予以协调。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以债务人主要利益中心所在地为连接点的管辖权模式,并适度自我限制域外的管辖权。  相似文献   
163.
164.
李冬 《当代党员》2010,(4):23-24
上世纪90年代初,三峡工程上马。 “关闭”、“破产”、“下岗”等敏感词汇扑面而来,砸得万州工业人措手不及。 但万州人没有放弃现代工业梦想。  相似文献   
165.
北京首例破产重整案演绎“凤凰涅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0月22日,随着一碗近3米长的方便面冒着热气出炉,曾经一度在大众视野中消失的五谷道场方便面高调宣布回归市场。在此之前,五谷道场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企  相似文献   
166.
编辑同志: 去年,我给某企业供了一大批货,至今还有50多万元货款未收回。上个月,该企业破产。请问.我还能要回货款吗?  相似文献   
167.
对我国负债群体的现实研究表明,个人破产在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广泛的主体基础。以无产可破为理由否定破产则违背了个人破产法的基本精神,也不符合个人破产法发展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68.
主要研究专利无效宣告程序与专利侵权诉讼中的网络证据的公开性和公开时间的认定。以网络证据的基本技术作为逻辑起点分析网站的运行过程,对于网络证据的公开性进行分类讨论,确定网络证据公开时间认定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时间点,研究如何根据这些时间点确定网络证据的公开时间,以期对审查实践和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9.
新破产法否定了既往我国破产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将破产国有企业劳动债权优先于担保债权清偿的政策性做法,而规定劳动债权作为一般债权受偿。此一规定的改变,理顺了一般劳动债权与担保债权的关系,符合一般法治理念,但也给政府的破产企业职工劳动者权益保护政策带来挑战。政府应未雨绸缪,采取多种措施保护企业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170.
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arbitrability)问题在国际商事仲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直接涉及到仲裁协议的有效性、仲裁管辖权以及仲裁裁决的效力。而关于可仲裁事项的概念,学者们又是众说纷纭,通常认为可仲裁性是可以在各国公共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仲裁解决的争议的界限。各国立法者在决定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问题时,多是基于本国公共利益和政策的衡量,从而在可仲裁与不可仲裁的争议事项之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一旦仲裁协议事项超越了这条界限,即视为与公共政策相抵触,仲裁协议将归于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