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68篇
中国共产党   58篇
中国政治   165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欧盟需要与发展中国家探讨:怎样才能利用这笔收入帮助贫困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及采用更洁净更环保的发展方式。事实上,限制航空排放尽管会增加富人成本,但却对穷人有利。结构合理的全球航空合同会给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政策提供可观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02.
Countries meeting in Durban, South Africa, delivered a breakthrough with promises of real action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Delegations recognized the urgent need to raise collective efforts in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o prevent average global temperatures from rising by more than two degrees Celsius. The Durban talks ended on a high point with a roadmap toward an international climate accord that included all of the world’s major carbon emitters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accord is to be finalized by 2015 and will take effect from 2020.  相似文献   
103.
正旅游者:选择低碳旅游消费模式低碳旅游并不意味着让旅行者降低旅行的质量,而是让旅游者在出游过程中选择既环保、又不影响旅行质量的方式出游。旅游者要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体现"低碳旅游消费"模式。首先,倡导低碳旅游饮食。旅游者在途中饮水可以自  相似文献   
104.
薛建春  曹力博 《前沿》2023,(1):70-79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一带一路”陆路通道的关键地带,沿黄河流域城市的工业发展主要依赖能源的生产与消耗,实现经济、能源、碳排放三者协同发展是尽早实现黄河流域“双碳”目标的关键。本文测算黄河流域9省区2010-2019年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借助脱钩模型分析各省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状态,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分析能源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9年间,黄河流域整体碳排放量呈现上升趋势,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具体到各省区,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的碳排放量逐渐上升,甘肃、四川、河南、山东的碳排放量随时间变化不大;内蒙古的碳排放强度呈现上升趋势,其余省区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脱钩状态方面,黄河流域整体脱钩状态相对不错,甘肃、四川、河南的脱钩状态均为强脱钩及弱脱钩,比较理想;影响因素方面,经济增长是黄河流域能源碳排放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与人口规模对能源碳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引起的碳排放变化为负增长,经济增长、人口规模引起的碳排放变化为正增长。  相似文献   
105.
碳交易试图以市场刺激方式,促使各国企业采用新技术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达成减排效果.我国碳交易市场面临国内层面市场分割、总量不确定、市场主体参与度低以及国际层面市场难以融合、无话语权等的双重挑战,通过对碳交易的国际基础法律、欧盟碳交易的立法实践与我国碳交易相关法律的比较分析,得出了法律体系不健全是我国碳交易市场面临挑战的根本原因、建立完善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及配套法律体系是我国碳交易由挑战转向机遇的关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6.
论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丁  潘方方 《法学杂志》2012,33(9):103-109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联合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所创设的碳交易在形式上为碳排放量交易,其背后的理论基础为碳排放权。科斯的环境产权理论要求我们应对环境容量资源进行产权界定。从法律视角考察的碳排放权一方面具有环境权的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财产权的属性。碳排放权的这两种属性在实现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7.
陆晞  杨玉红 《中国发展》2011,14(4):9-12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市场迅速发展扩张,并已成为全球贸易中的新亮点。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成功经验与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失败教训表明,强制减排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该文提出,长三角区域具有建立我国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条件,可为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累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构成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08.
109.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作为人类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建构的调整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所组成的规则系统。经国际法条约确立后,在各国已得到广泛实践。而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尚处于萌芽状态。同时,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和潜在的国际减排义务要求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有效手段,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设成为一种普遍现实意义上的需求。应当从法律制度的角度深入研究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设立目的、碳减排目标、交易的对象、交易的配额、机制运行时间、交易所的设置等问题,为中国日后顺利进入"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好充分的法律制度准备。  相似文献   
110.
熊灵  齐绍洲 《欧洲研究》2012,(1):51-64,2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经历了第一、二期两个阶段的发展,将在2013年正式进入第三阶段。尽管欧盟在减排和市场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前两个阶段发展中所暴露的问题也反映出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内在的结构缺陷。为了解决这些设计上的结构缺陷,提升碳排放交易体系未来第三阶段的可信度,欧盟通过修订碳排放交易指令对该体系进行了大幅度的制度变革。新指令的实施必将对欧盟内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具体阐述和系统分析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结构缺陷、制度变革及其影响,并归纳其对中国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