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8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当代国家一级作家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用平静但有穿透力的语言讲述了一个30年前西藏阿里的故事:一队浩浩荡荡的队伍,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雪域,风餐露宿,用铁锹、镐头、斧子,甚至炸药挖掉了那些离太阳最近的唯一的绿树——红柳。  相似文献   
92.
崔兰琴 《政法论坛》2012,(2):136-143
中国古代一贯实行有条件的许可离婚。从唐律开始,和离作为一项独立的立法,与七出、义绝一并构成中国古代法上的离婚形式,而非七出、义绝离婚的附属。该制强调夫妻情不协和而两愿离婚,从根本上排除国家对婚姻的强制干预力,重视夫妻自身的调整功能。学者在分析和离时,对其限制也有所认识,并没有把它视为无条件的、完全自由的两愿离婚。诸多事例表明,和离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离愈至后世愈益成为民间离婚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3.
冷战的结束使俄美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对手变伙伴,合作加斗争。两国在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军事、科技与教育等领域展开了前所未有的配合与协作,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但因双方的根本利益不可调和,两国在意识形态、北约东扩、军备控制、经济问题、独联体问题等方面又存在种种矛盾和斗争,给双边关系蒙上了阴影。尽管“9·11”事件之后俄美关系有所改善,但认为其已根本改善为时尚早。若即若离是冷战后俄美关系最主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94.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开展已有20多年,高等教育评估实践的发展是管办评分离的突破口,评估也是分离的重点和难点.高等教育评估法律制度根植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社会历史实践.高等教育评估法律制度的基础在于政府对高等教育评估是其法定职权;重心在于评估的独立性和公信力;亮点在于鼓励规范第三方评估的发展;突破和创新点在于评与管办的有效分离;逻辑框架应是政府与社会评估的系统化.  相似文献   
95.
李金星 《法制博览》2023,(7):133-135
婚姻从远古时期到现在,虽然是两性之间的结合,但是其中的形式、程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也是随着人类不断地进步、文明程度不断地提高而产生的转变,从最原始的母系社会时的“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导致了父系血脉的混乱;到了奴隶社会时,人们吸取了原始社会的教训,创造出来了一系列的婚姻制度,用来规范人们的婚姻行为,例如在西周时期,统治阶级制定法律规定了同姓不婚,结婚必须履行“六礼”程序,离婚必须要有“七出三不去”之条,如若违反将会受到律法的制裁;到了封建社会时期,在原有的结婚程序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在古代社会当中,即使有了一定的结婚程序,相比于原始社会显得更加文明,但是其对于妇女是并不友好的,在传统的古代婚姻制度当中,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并且在古代正统的婚姻观念通常是不允许女子再嫁的,如果女子再嫁就会受到社会的非议,这些种种都是对女性的荼毒,使得女性完全是男性的附属品,并没有自己的真正自由。直到现代社会,开始了强调男女平等,大大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96.
德法共治在中国社会有着深厚历史渊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监探亲制度的出台,正是对这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本文梳理古代"纵囚归狱"制度的缘起与脉络,探寻其对今日制度建设之借鉴,分析新时代离监探亲制度的现状,最后在德法共治视域下对离监探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7.
梁光华 《民主》2015,(3):58
<正>近日,我到武隆县仙女山看了一台演出《武隆印象》,深为震撼。庞大的演出阵容,魔幻的光影变化,构思的天马行空,精彩的文化元素,让人感觉不虚此行。我个人认为,其之所以能得到观众的好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演出内容,全部取材于巴渝的人文、地理,舞台上洋溢着一种山野的清新和灵性。没有华丽的人文堆砌,没有俗气的涂脂抹粉,这样原汁原味的文艺演出,当然能得到观者  相似文献   
98.
坐落于平和县霞寨镇高山村的仰止书院名不见经传,吸引我前往一观的,是那块竖在省道官九线路边,雕有"仰止书院"字样的指向石碑。如此富有文化气息的建筑隐于这个偏僻的小村落,想来必有其历史渊源;而石碑下方一行副标题"林太师公庙",又显示此书院与祖籍云霄前涂的明代太史公林偕春有关,难道400多年前林偕春曾经翻山越岭到这山旮旯里授课讲学?在石碑的引导下,我驱车由官九线拐进前往高山村斗内社的水泥村道。村道曲折陡峭,行了不到两里路,越过一道山脊,前边出现一个小山凹,几幢屋舍在林坳田野间错落分布,构成一个略显静谧的  相似文献   
99.
千百年来,子女姓氏采用父姓或母姓,是绝大多数人天经地义的选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确有少数俪规越矩者,选择与父母不同的其它姓氏。对于这些"异类",究竟是斥之为叛道离经?还是放任自流?姓氏选取是否是一种个人自由?权利的边界又在哪里?11月1日,随着立法机关一个相关立法解释的出台,坊间随即掀起了"姓氏权利"的议论热潮。而现实生活中的姓氏权争议能否因此迎刃而解,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0.
在灾害治理过程中“无(未)知”现象层出不穷,“离灾优于防灾、防灾优于救灾”这一反思性理念应运而生。离灾以“与灾害共存”、“和自然共生”及“共生共荣”为基本理念,提倡人类在灾害经验反思基础上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非结构措施建构社会系统良性运转策略。离灾政策主要包括离灾城镇建设、离灾建筑品质、离灾用品及机制评分制度、离灾人员认证制度、离灾意识培养和非结构式措施运用等,主张将不合理、不必要的防灾费用用于离灾建设,同时以“山、路、桥、河”为共治对象,并落实灾后重建生态保育复育理念、制定“离灾不离村、离村不离乡”和永续社区发展等策略以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带来的冲击。离灾政策尽管存在着短时期内效益难以显现、成本高、实际运行效果不确定和不同政策目标难以取舍等局限,但无庸置疑,它对于我国灾害治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