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98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77篇
各国政治   125篇
工人农民   292篇
世界政治   47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0篇
法律   4482篇
中国共产党   10707篇
中国政治   11966篇
政治理论   2755篇
综合类   446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470篇
  2020年   481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555篇
  2014年   1885篇
  2013年   2679篇
  2012年   3821篇
  2011年   3910篇
  2010年   3785篇
  2009年   3714篇
  2008年   3556篇
  2007年   2413篇
  2006年   1951篇
  2005年   1446篇
  2004年   1104篇
  2003年   794篇
  2002年   638篇
  2001年   434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颖 《工会博览》2006,(3):18-19
在很多人心中,全聚德是地图上未曾标出的名胜。而今,这家穿越了三个世纪、拥有百余年悠久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日趋展现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全聚德为何能历久弥新蓬勃发展?记者向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邢颖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并从他的讲述中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62.
诺敏 《思想工作》2006,(7):14-14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论述,内容深邃,意义深刻,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弘扬科学精神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科学精神促进了科学的繁荣昌盛和社会的文明发展。从蒸汽机到电动机,从热气…  相似文献   
63.
2002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考察时,重温“两个务必”,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权为民、情为民、利为民,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具体化,集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在新的历史时期,扎扎实实地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要求,必须牢固坚持“三为民”的执政理念。权为民所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权为民所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权力观。树立权为民所用的正确权力观,首要的是明确权力是谁给的。上个世纪,抗战胜利的时候,有个美国记者问毛泽东:“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毛泽东斩钉截…  相似文献   
64.
邓友梅的《在悬崖上》是百花时期的一篇“写人情”的小说,作品反映了第三者介入后浪子回头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图在情感的视角下观照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指出其在妻子和加丽亚两异性的情感旋涡中打转的悲剧性,进而揭示其人生悲剧的总根源在爱情理念的缺失。  相似文献   
6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三个代表”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  相似文献   
66.
“执政为民”是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一条主线,学习“七一”讲话,深感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清晰而又坚定。从十六大闭幕至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向全体中国人民展示了新的执政风采。  相似文献   
67.
浅议经济法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阐述"理念"和"法的理念"的内涵,得到经济法理念含义的概括:经济法的理念就是制定实施经济法所期望达到的社会效应或者目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理念并非只存在于主观世界中,所以经济法理念必然与时代息息相关,通过与民法的比较,笔者发现近代出现的经济法的意义在于它的实质正义,即保护弱者达到结果上的公正,而这也正是经济法独立存在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68.
张涛 《当代广西》2006,(12):60-61
出版工作的本质和基本功能是积累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文明进步。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条件下,出版既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广西出版工作作为广西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的建设,构建和谐广西中承担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等作用。广西的出版工作通过各种各样的出版物,反映、传播了广西的思想发明、科学发现、技术创造和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通过各…  相似文献   
69.
没有比这更孱弱的躯体———然而,就是这孱弱的躯体,诞生了伟大的思想。斯蒂芬·霍金,著名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1959年考入牛津大学,1962年在牛津大学完成物理学学位课程,考入剑桥大学攻读研究生。1965年获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1979年,任剑桥大学  相似文献   
70.
李胜新 《创造》2006,(9):52-53
企业文化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的总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