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简资修 《中外法学》2012,(1):190-203
无交易成本的科斯定理,并非科斯经济学的精义。科斯是说,以法律明确财产权,减低了交易成本,既可促使市场交易,又可直接一步到位分配资源。但确保市场交易可能的财产权明确,不能靠每一独立个案纷争解决来支持,而必须靠法律规范的系统性,此包括了判决先例或成文法,法学方法因此大有功用矣。而一步到位的法律,由于其是市场交易之取代,因此仍受"制度竞争"的约束,则法律内部控制机制,例如程序或预算监督等,必然存在。科斯的交易成本之提出,使得法律制度有了根基,但也往往为人误用,令庇古式外部性分析借尸还魂了,其症结在于忽略了法律的规范性(来自互蒙其利的减低交易成本),而只看到法律的诱因性(来自由上而下的行为强制)。  相似文献   
63.
科斯的治学方法简单、易于处理和符合现实.科斯定理在多个方面隐含着政府治道变革的思想.科斯的理论的确有很多值得商讨之处,但这些质疑似乎并没有抹去他的学术成就的光华,其原因可能是他的治学方法重在符合实际,而不是建立系统的理论,这使得这些理论上的质疑都无关紧要.政府治理之道需要变革,而学者的治学之道更要变革.  相似文献   
64.
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是现代产权理论的经典之作,其精髓之处在于交易成本的提出和初始权力的界定.通过再现<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不仅对理论界一直争议的"科斯定理"与科斯产权理论进行比较,还对以庇古为代表的传统福利经济学与科斯产权理论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其产权理论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65.
科斯与中国     
9月3日,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教授仙逝。在众多诺贝尔获奖者中,由他提出的科斯产权理论对中国改革的影响既深远又巨大。本期专栏针对科斯学术思想及其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做简要概述,以此缅怀与中国有无限情缘的一代经济学泰斗。  相似文献   
66.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当今中国环境保护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是一种追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有效手段。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外来的舶来品,如何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好的实施,不仅从制度上,更要从法律上加以完善,提高企业减少排污、治理环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我国的整体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7.
近年来,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建筑的密度也随之加大,而且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高层乃至超高层建筑的兴建规模还在继续扩大,阳光的遮挡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了部分居民的正常生活,导致被遮挡居民维护采光权的纠纷和诉讼越来越多。这一方面反映出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法律和政策对于采光权问题未给予足够的关注,相应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新问题——如何有效的保护居民的采光权。  相似文献   
68.
崔晓天 《奋斗》2001,(1):34-34
在人们眼里,企业家是企业的最高领导,他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资源组织生产市场需求的产品,为企业获取利润。按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183;哈里&#183;科斯的说法,“企业家是在一个竞争性体制中替代价格机制指挥资源的人”。企业家执行这样的职能目的就是创造财富。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家就是赋予资源的生产财富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69.
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传统方式是通过工商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等部门进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以后,"加倍赔偿"条款引发了"知假买假"这种"职业打假行为"。本文运用经济学中的科斯定理对此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法治经济。  相似文献   
70.
近读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觉得标题起坏了,应叫《出延津记·回延津记》。既然主人公的名字是摩西,就不如模仿圣经的《出埃及记》,干脆叫"出延津记"。但以色列人出埃及是带着盼望和信念,小说中却看不到这一点。人性可以黑暗,但作家不能跟着黑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