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694篇
中国共产党   164篇
中国政治   362篇
政治理论   111篇
综合类   36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制度的界分遵循的是一个简单的原则:债务人将来确定不履行,成立预期违约,债权人可于期前解除合同并主张违约救济;债务人将来不履行的可能性程度较高但尚非确定,则适用不安抗辩制度。为便于终结行使给付拒绝权后可能出现的悬而未决状态,应赋予债权人以请求提供充分保障之权,若适当期间经过而对方未提供,可确认不履行的可能性程度提高,成立新的预期违约形态。不安抗辩与预期违约由此形成衔接。  相似文献   
952.
传统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没有实现有效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衔接,阻碍了我国“乡——城”人口迁移的进程,不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政府在新农保的试点过程中已经认识到了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重要性,但制度衔接的具体问题还需完善。本文对养老保险制度城乡衔接的具体问题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3.
我国《禁毒法》实施近两年以来,新整合的戒毒体系充分体现了“全面综合规范禁毒工作”的立法宗旨,增强了各种戒毒措施之间的有机衔接、优势互补,强化了整体功能效果。但从当前劳教系统强制隔离戒毒的工作现状及前景而言,一些法律技术层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一些工作方法上的探索还须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954.
通过访谈和问卷方式对侦查讯问程序中不规范行为危害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实践中危害性较大的讯问违法行为多出现在侵犯人身权利、讯问方式以及对程序性规则的违反等方面。由于法律的不完备和现实利益驱动等原因,实践中往往对这些违法讯问行为采用放然态度,并且处置方式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这样的情况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违法的状况,更不用说对权利加以救济。  相似文献   
955.
李天民 《人事天地》2010,(31):28-30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有机衔接(简称“四项制度衔接”),逐步整合各项经办管理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956.
作者在文中从现代服务类专业的界定及共性的探讨出发,分析了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状,并对我国中、高职现代服务类专业合理衔接的路径提出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957.
2017年新出台的有关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的司法解释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发展了我国现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该解释细化了“非法取证行为”的内涵,初步确立了重复性供述的排除规则,完善了程序性辩护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检察机关、法院在审判前和审判阶段排除程序中的主导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受司法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体的排除对象上仍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难题;而在程序上,律师在程序性辩护中仍面临的一些制度性障碍、嫌疑人及其辩护人在审判前排除程序的参与不足以及审判阶段排除程序的形式化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保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有效实施,应当从根本上增强法院审判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958.
彭海青 《法学杂志》2018,(12):76-86
证据合法性证明规范的确立在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司法实践表明检察机关却因此陷入了证据合法性证明的困境。在局部完善难以奏效的情况下,我国应彻底革新证据合法性证明制度。首先,在证明责任方面,确立由检察机关的主要证明责任、公安机关的连带证明责任与有关知情人员的协助证明责任等构成的共同责任模式;其次,在证明方式方面,分别确立记录类证据与当庭说明类证据的证明规则;最后,在证明标准方面,确立"程序规范标准"作为证据合法性的证明标准。我们应以证据合法性证明制度的革新为契机,在已有程序性裁判的证据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程序性证据法理论的创设。  相似文献   
959.
2021年11月27日,中国共产党临夏回族自治州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开幕.大会指出:今后五年,全州工作的目标是把临夏打造成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先行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我国宗教中国化的示范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繁荣区,奋力谱写新时代临夏社会主义现代化事...  相似文献   
960.
程序性制裁制度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陈瑞华 《中国法学》2005,27(6):150-163
程序性制裁所针对的是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并以宣告诉讼行为无效为其基本制裁方式。这种“程序违法直接导致实体结论无效”的制裁方式,可以维护刑事诉讼程序的有效实施,使得程序正义价值得到现实的保障,促使法院不成为警察、检察官和下级法官违反法律程序的“帮凶”和“共犯”,并对其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在举行司法审查的前提下,作出违法和无效之宣告。当然,作为一种追究法律责任的方式,程序性制裁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尽管如此,程序性制裁对于维护诉讼程序的实施仍具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