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694篇
中国共产党   164篇
中国政治   362篇
政治理论   111篇
综合类   36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982.
983.
公安机关食药环侦部门作为新兴警种,管辖案件范围广种类多,检验鉴定以行政主管部门出具鉴定意见和委托第三方服务为主,公安食药环侦鉴定存在技术队伍建设滞后于执法迫切需求,现场勘查质量和检验鉴定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加强省(市、县)三级技术队伍建设、规范现场勘查程序、建立行刑衔接工作机制等措施为破解困境提供路径和参考。  相似文献   
984.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辽宁省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总体情况,借鉴大板村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和辽宁省民族和宗教委驻村帮扶工作经验做法,提出在"十四五"时期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建议,包括:突出工作重点,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着力抓好政策有效衔接;实施项目牵动,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创新体制机制,发挥乡村人才作用;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组织力等。  相似文献   
985.
刘远  赵玮 《法学论坛》2006,21(1):43-51
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衔接机制改革问题是当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完善该机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检察权的性质问题。本文即以检察权的性质为理论基点,在评析学界各种观点后,提出检察权属于行政权结论;并以该结论为基础,进一步阐释该机制的应然模式和在我国现阶段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86.
姚国建 《理论视野》2023,(11):84-89
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法治的规范体系。责任衔接作为纪法衔接的重要内容是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必然要求,是在不同责任体系间的衔接与协调。纪法责任的衔接分程序和实体两方面。理论和实践中程序衔接有纪在法前、纪在法后和纪法并行三种模式,三者各自皆有衔接不畅、不同程序的选择模糊等问题;实体衔接中,党纪责任和不同法律责任之间关系的认定标准不明、追责程度不匹配等问题。为完善纪法责任的衔接,应从程序上加强衔接过程中内外的监督和沟通,从实体上细化规范条文、以比例原则为指引实现两种责任的程度匹配。  相似文献   
987.
知识产权刑事司法解释对“复制发行”行为方式及定义的扩大解释,造成《刑法》条文之间的重合及与《著作权法》的背离,破坏了《刑法》的内外融贯性。刑法可以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自主决定对何种行为进行规制,但应尊重《著作权法》对行为定义的规定,同时避免自身条文被架空。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澄清了“复制发行”的相关争议,实现了向《著作权法》的回归。针对《刑法》因其滞后性而不能及时修正的问题,应继续沿用通过司法解释扩张相关术语的方式,但应在刑事立法中规定概括性术语或兜底性条款等作为缓冲地带并严格限制对其的任意扩张。  相似文献   
988.
针对大多数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仍然十分薄弱的现状,本文作者从语篇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指出影响学生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对英语语篇的衔接性缺乏了解。通过分析大学英语4、6级作文评分标准,采用具体的实例分析了语篇衔接性和英语写作的关系,最后对如何提高英语写作水平,作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89.
郭华 《犯罪研究》2009,(1):35-40,47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因属于不同法域,由于部门保护主义与行政执法遮蔽而使得以罚代刑成为常态。建立的衔接机制存在问题导致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的数量呈下降趋势。有关此问题的立法应当在报案线索与案件移送、受理与处理以及证据的转化等方面作出修改,使“脱节”的环节得到衔接。  相似文献   
990.
环境权与人权问题的国际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力  杨楠 《法律科学》2009,27(6):59-65
环境权可以视为第一代人权中的生命权、私人生活权、财产权,由此可以促使政府保护生命和财产免受环境侵害,但这会产生人类中心主义问题;作为第二代人权,能够赋予环境质量以同其他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相当的法律地位,使其优先于其他无权利依据的客体,但是很少对这类人权进行司法;作为集体权利有环境保护的意义,例如保护少数族裔文化和土著居民。国际法上环境权作为实体权利还未建立起来,作为程序性权利体现为公众对环境事务的知情权,决策参与权,司法救济权。通过人权保护环境,其优点在于人权与环境权相比是一项确定的权利,人权法院裁判了一些有环保意义的案子,缺点在于与人无关的环境本身的损害得不到保护,无法进行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