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16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王杨  崔大鹏 《法庭内外》2007,(11):64-64
近日,北京市顺义区法院审结了一起抢夺危险物质犯罪案件。被告人盛小永、倪千以抢夺危险物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被告人李东阳也以转移赃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被告人武海潮以窝藏赃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  相似文献   
22.
吴占英 《法学杂志》2007,28(5):72-74
本文就窝藏、包庇罪对象、行为、主体、罪过、适用中存在的若干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3.
设立拒证权符合国际刑事诉讼发展趋势,符合人类最基本的人伦理念———人性,符合经济学帕累托效益原理。我国在未来刑事诉讼证据立法中增设亲属拒证权的同时,刑事实体法也要作相应的修改。并须注意以下几点:1、把亲属明确限定在近亲属的范围内。2、明确拒证权内容,将其限定在拒绝提供和保守秘密的范围内。3、实体法上限定可行使拒证权的罪行的范围。4、其他一般普通犯罪的窝藏罪、包庇罪、伪证罪、毁证、妨碍作证罪对于近亲属犯该罪主罪的,刑法应有从轻或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的区别规定,但对于为自己取得利益或物质报偿为目的而藏匿犯罪近亲属者除外,即必须是出于亲情关系而为之。  相似文献   
24.
张颖 《法制与社会》2013,(12):263-264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不论窝藏者、包庇者与被窝藏者、包庇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其窝藏、包庇犯罪人的行为一律构成犯罪并应受到处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对隐瞒犯罪情况及犯罪嫌疑人的亲属追究刑事责任。本文认为,我国现行刑法的这种规定是不合理的。本文主要论述了窝藏包庇罪的概念及特征、其存在的弊端以及如何完善等问题,从而希望能为我国窝藏包庇的刑事立法提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5.
近亲属之间的包庇、窝藏行为,在历史上表现为亲亲相隐原则,得到法律的充分认同.亲亲相隐制度不仅在深爱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华法系表现的十分突出,而且在西方各国均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在当代也得到较高认同.近亲属之间的包庇窝藏行为不仅在伦理上属于正当行为,而且也符合法律的功利性目的.如果冒然反对近亲属之间的包庇隐藏犯罪之权利,必然导致法律难以被遵守,同时法律也会因难以执行而丧失权威性.  相似文献   
26.
窝藏、包庇罪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刑法第310条规定了窝藏、包庇罪,其行为对象是“犯罪的人”,相对于通说,应结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全面理解。对于本罪主观方面要求的“明知”,应做到不枉不纵的判断。对于涉及“亲亲相隐”的问题,应提出法律完善的设想。  相似文献   
27.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下游犯罪,此类犯罪的存在客观上彰显了司法机关打击毒品犯罪的决心。自《关于禁毒的决定》始,国家就明确将此类行为从窝藏、包庇罪中划分出来,作为独立的罪名。虽然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已经存在了近二十年,但其研究却不够系统,本丈详细介绍了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构成要件以外,并将之与其他类似罪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8.
[基本案情]2003年7月某日,张某指使王某劫取赵某手提的有关自己的一袋“黑材料”。王某遂持刀威胁将赵某装有“黑材料”的塑料袋抢走交给张某。王某事后得知;塑料袋里装的并非“黑材料”,而是现金人民币20万元;王某遂向张某索要“好处费”人民币2万元。[分歧意见]对于王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存在如下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王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抢劫数额为人民币20万元。理由是:王某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客观上采取了以暴力相威胁的方法劫取他人财物(人民币20万元)的行为,其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丧失了对20万元现金的所有…  相似文献   
29.
本文针对窝藏毒品罪在刑法理论与实践上的若干问题展开探讨。笔者对窝藏毒品罪的主要及随机犯罪客体进行了区分,对犯罪客观方面中窝藏行为的含义、特征及其与非法持有行为的交叉关系进行了重点论述。就如何理解本罪罪状中的"犯罪分子"一语,以及司法实践中可能遇到的两个难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0.
我国《刑法》对窝藏、包庇罪的规定较为简单,司法实践中对窝藏、包庇罪的相关问题的处理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影响了法律的公平、公正.本文从窝藏、包庇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立法建议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提供一些建议,推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