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16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52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刘志刚 《现代法学》2006,28(3):3-10
作为一种人文制度,立宪主义背后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对立宪主义语境下的人性,可以沿着三方面的理路进行。其一,就人性的本质而言,立宪主义更倾向于持悲观的态度,即“人性本恶”;其二,就人性的特性而言,立宪主义更倾向于认为人只具有有限理性;其三就人性分析的方法论而言,立宪主义更倾向于采信个体主义。  相似文献   
182.
党主立宪是一种民主制度与党主制度相结合的混合政体,是政党主权被宪法制约后的进化形态。党主立宪的关键在于民众监督党组织的权利以至权力的程序化、法律化、具体化。在思想方法上,党主立宪是立足现实的渐进主义,既不指望在较短时间内赶欧超美,也反对停滞不前的固守主义。只要各方面具有协商、妥协的理性态度,党主立宪将成为中国实现宪政的可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3.
立宪史的比较研究占据宪法研究的重要地位。因为它能够通过国别的空间维度和历史的时间维度之间纵横交错的比较和对比,从而深入把握民主政治的运行规律。中国和法国是亚洲和欧洲颇具代表性的大国,其在立宪史上表现出不少相似特征,对比分析两国的立宪史,无疑对中国现今的宪政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4.
正2014年8月2日,柏林,第20届世界翻译大会在此举行。中国文学翻译家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这是"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首次颁给亚洲翻译家,也是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中国。已经93岁的许渊冲老人没有去颁奖现场,他选择以一封优雅的英文信书面答谢。在欧洲聚光灯闪耀的时刻,他仍坐在北大畅春园的小屋里,继续翻译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相似文献   
185.
20世纪后期,随着自由主义经济的调整和立宪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确立,一股新的民主思潮——协商民主在西方迅速崛起。1980年克莱蒙特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毕塞特首次从学术意义上使用“协商民主”概念,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詹姆斯·博曼、乔·埃尔斯特等分别出版和主编论述协商民主的专著,使得对协商民主理论的探讨不断升温。  相似文献   
186.
国土入宪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法律意义 ,本文对国土入宪的必要性 ,国土入宪的具体内容、形式、程序、效力等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7.
廖保平 《传承》2011,(19):68-70
一百年前,80%的中国人是文盲,农民保守无知,他们不懂民主,甚至可能反感民主;一百年前,国破民贫,许多人连生存都关心不过来,更无暇关心政治;一百年前,中国是农业社会,市民阶层少,似乎难以形成自治社会……这些,我们可以从美国传教士明恩傅一百年前写的《中国人的素质》一书中管窥一斑。结论是,按照"中国人素质低"的论调,一百年前的中国根本不具备实行民主化改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8.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回顾清王朝1906至1911年"仿行宪政"的真实状况,检视非革命者对王朝立宪动机及种种倒行逆施的批判,即不难理解中国君主立宪的必然失败,并非革命打断了立宪进程.审视"文明革命论"对辛亥革命的影响和表现,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建政措施及革命者发展实业的理想,足以得出当时革命者"激烈"、革命行动"激进"、重破坏而轻建设的观点并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89.
美国当代法理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罗纳德·德沃金所著的《原则问题》是一部探讨政治哲学和法理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著作,同时该著作也涉及一些道德哲学问题。该书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探讨了政治信念在人们"判断什么是法律"以及"何时应该实施和服从"法律时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法律分析从根本上讲是解释性的这一主张;探讨了自由主义理论的当前处境;分析了关于对待法律的经济学路径的问题;同时该书也对一些法律和政治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探讨,这主要集中在本书的最后两个部分,例如:给黑人和少数民族公民优先提供工作机会和大学入学资格是否公平,建立新闻审查制度和查禁黄色作品是否不利于人类文明进步,当犯罪率上升时,犯罪嫌疑人有什么权利等。目前,我们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阶段,"德治"与"法治"孰轻孰重、如何权衡对我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原则问题》是我国法律人应认真研读的著作。  相似文献   
190.
"看见"几乎成了柴静的LOGO,曾有记者发问:"怎样才能像你那样发现新闻?"她说:"站在最近的地方,你就能‘看见’新闻。"柴静说,"一个人由无数他人构成"。不错,她自己便是一个多人合成的"作品"。在崔永元、白岩松、罗永浩、张立宪等一干"老男人"的"劲炒"下,柴静新书《看见》成为2013年开年第一畅销书,已破100万册大关。亚马逊、当当、京东等各大图书销售网站上,《看见》均占据热卖榜首。在最近的地方,"看见"新闻站在教室走道里,8岁的柴静捂着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