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各国政治   45篇
工人农民   62篇
世界政治   1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8篇
法律   976篇
中国共产党   1001篇
中国政治   1427篇
政治理论   545篇
综合类   109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399篇
  2013年   339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768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宏观意义上的生命观,即对于生命的起始、价值、追求、终结等问题的系统认识。作为深入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先驱,费尔巴哈主张现世的生命过程观、自然的生命起止观、类本质的生命价值观,将生命视作存在于自然基础之上的人的类属性的集中表现,力图将人类生命从宗教的控制中抽离。对于费尔巴哈的生命思想,马克思予以了批判继承,一方面,马克思肯定费尔巴哈对于现实、现世生命的追求,在自然与感性要素的基础上探讨具有类本质属性的现实的人的生命;另一方面,马克思将社会、实践、劳动等要素引入生命问题的场域,构造出更为完善的唯物主义辩证生命观,完成了对费尔巴哈思想的扬弃式传承,以此实现对费尔巴哈生命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892.
893.
恩格斯晚年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视为哲学基本问题,并将其作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依据。学界在检审传统教科书的过程中,对恩格斯的这一认识进行了反思,进而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否构成哲学以及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提出质疑。本文通过对哲学与具体哲学形态、"基本问题"与"中心问题"进行区别和分析,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通过阐明实践同思维与存在的内在关联,指出虽然具体表现形态有所差异,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仍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当代澄明,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94.
认罪认罚作为法定情节,对案件的量刑结果影响重大。通过对1000份盗窃类案件刑事判决书的实证研究发现:认罪认罚对主刑量刑结果和缓刑适用、罚金金额高低都有重要影响;认罪认罚的态度对审前是否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影响不大;积极赔偿、被害人谅解对认罪认罚类案件的量刑结果影响显著;认罪认罚与自首、坦白等法定情形存在交叉适用的情形。与未适用认罪认罚的案件比较,认罪认罚制度立法后的数据具有显著的主刑量刑减轻化效果。  相似文献   
895.
在传统媒介尝试转型与新旧媒介进行融合的现实语境下,为了重新获得受众的肯定,传媒界提出了将异质媒介发布的内容整合到"云端",再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多屏"进行传播的"一云多屏"理念。而教育类报刊可在"一云多屏"理念与具体实践中,获取契合实际的启示,并在垂直的教育服务领域向多屏方面进行转型。以纸媒向"屏媒"进军的案例为依据,由此阐述"一云多屏"理念与实践下,宏观与微观视角下教育类报刊的转型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896.
《公共行政评论》2021,(2):227-227
为提升论文可读性和影响力,推动公共管理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的互动,本刊探索新的文本展现方式。具体如下:一、结构化摘要1.从2020年第3期开始,经验研究类文章之摘要将以结构化方式呈现。2.理论探讨类论文、文献综述、短篇书评可沿用传统的无结构化摘要。3.结构化摘要分为以下四部分(总字数不超过500字):【问题】用一句话扼要介绍研究背景,即研究问题从何而来,研究问题是什么。尽量以问题形式展现,总共不超过3句话。【方法】用何种证据回答研究问题,数据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分别是什么。数据并不仅限于量化数据,也包含定性资料、档案等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97.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面临人工智能歧视、主体自由失落和人文精神衰退等现代性困境。为此,必须从法律实用主义思想中解放出来,增强主动性,重视前瞻性"未来法"的建设。传统的"个体正义"在这一时代面临挑战,人的"类本质"和人工智能的"类特性"催生出"类正义",助力于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实现法律正义的正当分配迫切需要重拾正义的平等、互惠和理性等内在本质,保持开放包容心态,尊重正义观的多样性,以破解现代性难题,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98.
18世纪90年代初期在康德摧毁古典形而上学以后对能否建立一种基础哲学有过一场争论。谢林在他的"同一哲学"阶段试着将哲学最高原则置于比费希特的"我"更高的位置:在一个"绝对"中,这个"绝对"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但同时也非二者,而是二者的绝对"同一"。谢林把这个"绝对"称为"我",并赋予它一种自我认识的关系。荷尔德林反对建立基础哲学,对荷尔德林而言,"存在"必须与"同一"区分开,他认为谢林把"存在"与最高意义上的同一性混淆了,并通过对判断与自我意识的批判试着在一切思考关系以外设定一个"存在"。  相似文献   
899.
《约伯记》是《圣经》旧约中的重要章节,以义人约伯无辜受难的故事为主线向世人昭示苦难对于人的存在意义。《卡拉马佐夫兄弟》通过一个偶合家庭的悲剧故事反映了作家对基督教的理解以及对俄罗斯人世界观中的苦难意识的思考,小说中充斥着存在意味的哲理思辨。如果从基督教文化传承角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似乎可以视为《约伯记》的无辜受难主题在俄国的延伸,它从宗教哲学层面诘问上帝是否存在以及苦难对于俄罗斯人的独特意义。本文从被抛与皈依、隔膜与爱、旷野呼告与精神自由三个方面透视《约伯记》和《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存在意识,用以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蕴藏的悲剧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900.
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伦理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理解上出现了很多分歧,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伦理特质缺乏准确认知。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伦理特质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它是一种规范正义论,主要着眼于对现实社会的价值评价而不是事实描述;其次,它是一种社会正义论,超越了传统正义理论的法权结构框架,对社会本身进行价值指认;再次,它是一种类正义论,认可人是类存在物,采取类哲学思维对正义进行规定;最后,它是一种历史辩证正义论,认为正义是一个逐渐展开和实现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