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60篇
中国共产党   49篇
中国政治   132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6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是指那些影响公民结社行为和民间组织活动的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规则的集合体.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中既存在着有利于其发展的制度性因素,也存在着不利的制度性因素或者说制度性障碍.这些制度性障碍包括:民间组织登记管理上的双重许可制度,民间组织监管上的双重负责体制,年度检查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性规定.这些制度性障碍使得民间组织发展面临着注册困境、定位困境、资金困境、知识困境、人才困境、信任困境等多重困境.出现这些制度性障碍的原因在于,公民社会制度环境的设计者和供给者出于维护政权和政治稳定的考虑而在公民社会组织监管上表现出强烈的限制和控制取向.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将公民社会与国家对立起来的理论思维和对民间组织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和防范心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改变这种思维定式,努力建立公民社会与国家之间和谐与合作的新型关系,而这就需要优化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建设培育服务与监督规制并举的能促型民间组织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72.
《半月谈》2005,(8):1-1
中央提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防止经济运行出现大的起伏.确保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去年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共同努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制约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还没有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673.
《政策》2008,(4):1-1
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从改革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湖北的重视和支持,为我们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机遇,大胆改革创新,努力消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力争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等方面为中部乃至全国提供有益借鉴、发挥示范作用,决不辜负中央的厚望和重托。  相似文献   
674.
王楠 《法制与社会》2013,(10):120-121
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前提,对于被怀疑有精神障碍的行为人,有必要对其进行精神病鉴定,而精神病鉴定对于刑事案件真相的查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关乎到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和程序正义问题。本文通过在检察院监所检察处的工作发现,由于我国在立法上对于精神病鉴定方面的规定过于笼统,缺乏细则,可操作性很差,同时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公安机关需要处理的案件量和办案压力较大,一些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业务素质和责任心存在问题,因此在刑事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对于一些处于刑事侦查阶段的犯罪嫌疑人,或者在精神病鉴定程序启动与否的问题上不能很好地把握,或者在启动精神病鉴定的动机上存在问题,这些都导致了司法实践中一些问题的出现。本文通过对刑事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启动精神病鉴定程序在立法与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刑事侦查阶段改进精神病鉴定启动程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75.
张艳 《法制与社会》2014,(14):199+203
司法精神病鉴定针对人类最为复杂的精神世界进行剖析,然而实践中,存在着启动设置不合理、鉴定主体混乱、鉴定意见不确定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比较中外制度、作法,从完善司法精神病鉴定启动制度、合理设置鉴定机构、加强对鉴定人管理、统一精神病鉴定标准等角度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76.
<正>"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清晨,吉林市龙潭区的居民们经常能听到这嘹亮悦耳的歌声。他们知道这歌声来自一家被誉为阳光驿站的精神病康复医院——吉林市精心康复医院。歌唱者就是被誉为阳光人的精神障碍者和他们的医务人员,而最令人们敬佩的是这里的带头人、院长张跃霞。36年前,阳光般的农村姑娘张跃霞满怀纯朴美好的理想,成为了一名精神科医生。"当我第一眼看到满屋精神病人时,吓得我恨不  相似文献   
677.
<正> 一、犯罪学历史性的发展犯罪是人类共同生活所造成的必然现象。如果说人类生存竞争难以避免,那末犯罪则是件随人类生存竞争的一种现象,它是达种竞争的必然结果。对于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任其发生。不过,我们的人类文化,不允许这种事态自由发展。也就是说,在犯罪的另一方面,必然要产生"文化"事业,它不允许这种事态漫无边  相似文献   
678.
当前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机制已呈现出医学判断标准尚不明朗,法学判断标准不甚清晰,径直由法医精神病鉴定意见作出刑事责任能力判断,司法机关主导法医精神病鉴定程序的启动,以及法医精神病鉴定启动条件与救济路径不明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违背了法秩序统一性、证据的客观性、《刑事诉讼法》的修订意图、《刑法》所采取的混合立法模式,或者控辩平等规则等。对此,宜将《刑法》第十八条第一款之“精神病”修改为“精神障碍”,明确将ICD-11作为精神障碍的唯一诊断标准,完善《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的评定指标,保障法学判断的相对独立性及准确性,赋予辩方对法医精神病鉴定的救济权,并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司法机关依职权强制启动法医精神病鉴定的情形。  相似文献   
679.
<正>1案例资料1.1案情及现场勘查张某,男,21岁。2022年7月21日晚,被发现死于太原市某公司单位宿舍内床上。现场勘查:门窗完好,死者仰卧在床,上身赤裸,下身穿灰蓝色内裤,赤脚,在其头部右侧地面有少量呕吐物,现场勘查未发现可疑毒(药)物。走访调查时家属称其无基础疾病,工友称其入职该公司仅3 d,未发现死者有异常。  相似文献   
680.
目的:观察生脉饮预防及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1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设立预防组、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用西药对症治疗,预防组在服抗精神病药物同时口服生脉饮,治疗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口服生脉饮。预防、治疗两组每隔2、4、6W观察不良反应减少情况。结果:预防组及治疗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如头晕、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T波异常、口干、便秘、震颤等发生率明显减低或有治疗作用。结论:生脉饮对抗精神病药物的部分不良反应有一定预防作用和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