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陆正伟 《检察风云》2008,(20):78-78
宋代诗人梅尧臣在《宛陵集》中的茶诗句"小石冷采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流传至今。紫砂"色不艳,质不腻"的特性颇受文人青睐,因为它与雅士悠然自得散淡从容的生活态度很合拍。所以,人们追崇紫砂名壶的热情至今不减。但在专业人士眼里算得上是有品味的好壶,单凭优质的紫泥和制作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认为在本质的壶上首先要有独特的创意和高超的手艺。创意者会在神态各异的紫砂壶上借物寄情,依物言志,每一种造型都会引申出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或曲折迂回的典故。  相似文献   
12.
宜兴,这座江南小城因紫砂而兴,更是因紫砂壶闻名天下,甚至每天都在出现天价壶王.随着紫砂壶价格不断升高,紫砂原料逐渐减少,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就在此时,辽宁喀左高调宣布,探明10亿吨以上可媲美宜兴紫砂原料的紫砂矿.来自宜兴的南方紫砂艺人,开始纷纷北上喀左创业.喀左凭借丰富而优质的紫砂资源,斥巨资建设紫砂艺术产业园,吸引南方紫砂企业和艺术大师入驻,促进紫砂艺术中心向辽西转移,中国北部新兴的紫砂之都逐渐形成气候.  相似文献   
13.
阳朔这个奇怪的地方,不时冒出些奇怪的东西。谁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是天然造化永恒不变,其实不变中有奇变。“洞奇”四绝之一,绝不仅仅是石钟乳之千奇百怪和象形与不完全象形的那点点神妙。阳朔新开发的水佛岩洞,石钟乳比不上荔浦丰鱼岩的  相似文献   
14.
日前,中国消费者的神经再一次被刺痛,伤害他们的是在我国素有“家电航母”之称的美的公司。  相似文献   
15.
说起中国的紫砂,势必会想到宜兴的紫砂,大家可知道,辽宁也有与宜兴相媲美的喀左紫砂。近日,记者从油画家、陶艺家郭星的陶艺作品中感受到了喀左紫砂的美。浑厚的色彩,古朴的质地,作品将大自然的美与人类智慧完美的融合,赋予了泥土新的生命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浅谈紫砂     
庄晓蓉 《两岸关系》2014,(11):50-51
<正>宜兴是中国的陶都,紫砂陶的故乡。她位于太湖之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名胜地的腹地,山明水秀、景色迷人、物产丰富,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州,竹的海洋"之称。宜兴又处于亚热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特别有利于陶瓷生产。因上帝对宜兴的厚爱,赐予丰富的制陶条件,地下蕴藏着得天独厚的紫砂土。宜兴陶瓷传说云云,早在四、五千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烧造陶瓷了。商周时期已  相似文献   
17.
成为自己     
有位哲人说:社会是一锅沸腾的开水,关键看人用什么材料投入。第一种是生鸡蛋,第二种是胡萝卜,第三种是干茶叶。结果呢?第一种被煮硬了,不再有梦想与鲜活。  相似文献   
18.
如今,紫砂大热,大家对紫砂又了解多少,究竟怎么样的一只壶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紫砂茶器?在紫砂历史的长河中,各种紫砂壶的名字极富优雅,人对待美学的热情越发强烈。到了壶艺大师手里的紫砂,给他一个紫砂坯体,他会作画,写诗还是留白?这些早已存在几百年的问题,古往今来一直是爱壶之士所思考和琢磨的。  相似文献   
19.
王世杰 《侨园》2013,(10):20-21
<正>工艺美术大师季伟南先生鉴别和欣赏紫砂陶艺术的角度,对紫砂陶艺术持有的审美观点,直接影响着他的创作构思。熟练的操作技法,丰富的实践经验,让他的每一件作品在工艺质量和艺术价值上都达到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五月中旬,接建平电告:"‘十八罗汉’群雕已圆满成功,请来舍下一叙。"放下电话,思绪直追去年八月,他告诉我,已接受星云大师之约,为佛光山佛佗纪念堂地下珍宝宫塑紫砂"十八罗汉"群塑一套,以供永世珍藏。自此,每有联系,即告之在家"做生活",因知其重任在身,也就不便轻易前去相扰。现时他已一身轻松,也不预约,当了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